CN1282017C -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82017C
CN1282017C CNB2003101030129A CN200310103012A CN1282017C CN 1282017 C CN1282017 C CN 1282017C CN B2003101030129 A CNB2003101030129 A CN B2003101030129A CN 200310103012 A CN200310103012 A CN 200310103012A CN 1282017 C CN1282017 C CN 128201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isplay part
light
display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31010301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99260A (zh
Inventor
大西康宪
川上久德
政本武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s High Tech Co ltd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99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9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201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201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4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for double-sid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2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the visibility of characters on di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6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more than one display unit

Abstract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实现双面显示,可减小该显示装置的厚度,并且在将背照光源等的照明部为表里的显示部共用的场合,可抑制相应的显示部的显示质量的降低。该显示装置(100)的特征在于其具有在前面具有显示面的第1显示部(110);在背面具有显示面的第2显示部(120);该照明设置于上述第1显示部和上述第2显示部之间,对上述第1显示部和第2显示部这两者照射光的照明部(130),上述照明部(130)具有与上述第1显示部对向的第1光射出面(132b),与和上述第2显示部对向的第2光射出面(132c)的导光部件(132);在上述导光部件中的第2光射出面和第2显示部之间,设置有半透射反射部(141)。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特别是涉及作为装载于便携型电子设备上的显示装置的适合的构成。
背景技术
一般,作为装载于便携型电子设备上的显示装置,采用液晶显示装置,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等的电光装置。特别是,在便携电话的较小外壳内,装载小型的液晶显示装置。近年,在市场上销售有在薄型的显示部分的表里分别装载小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双面显示方式的便携电话,这种便携电话采用一对背面相贴的液晶显示装置安装于显示部分的外壳内部,可从表里的任何一侧,辨认显示的样式。
液晶显示装置在许多的场合,具有在液晶面板的背后,设置作为照明器的背照光源的结构。也有不具有这样的背照光源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但是,由于在暗处,夜间,不能够辨认显示,故用途受到限制。具有背照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厚度增加的缺点,但是伴随近年的小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高精度化、实现彩色显示的情况,用于几乎所有的便携型电子设备。近年,还出现了可具有背照光源,进行透射型显示,并且还可进行反射型显示的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
由于在上述便携电话这样的便携型电子设备中,年年不断小型化、薄型化,故伴随该情况,强烈地需求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由此,液晶面板和背照光源正在不断薄型化。
但是,在上述已有的双面显示方式的便携电话中,由于必须背面相贴地将一对液晶显示装置收纳于该外壳内部,故难于薄型化,即使在分别将相应的液晶显示装置薄型化,与普通的单面显示方式的便携电话相比较,仍具有较厚,较重的问题。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方式,考虑采用表里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共同背照光源,通过单一的背照光源,对表里一对的液晶面板进行照明的方法。但是,一般,在双面显示方式的便携电话中,由于多数场合是表里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积不同,故在象上述那样,采用共同背照光源的场合,具有较大的主面板的亮度分布因对于背后的较小的副面板的照明作用而受到影响,将副面板的阴影映射到主面板的显示图象中,显示质量降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实现薄型化,并且在将背照光源等照明部共用于表里的显示部的场合,可抑制各个显示部的显示质量降低。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第1显示部;从与上述第1显示部的观察侧相反的一侧观察的第2显示部;和设置于上述第1显示部和上述第2显示部之间,对上述第1显示部和上述第2显示部双方照射光的照明部;上述照明部包括具有与上述第1显示部对向的第1光射出面,和与上述第2显示部对向的第2光射出面的导光部件;在上述导光部件中的上述第2光射出面和上述第2显示部之间,设置有反射入射的光的一部分,并使入射的光的一部分透射的片状部件。
以本发明,由于以通过共同的照明部对第1显示部和第2显示部照射光的方式构成,不必设置2个照明部,故可实现该量的显示装置的小型化、轻量化。另外,由于通过在照明部的导光部件的第2光射出面和上述第2显示部之间,设置半透射反射部,从导光部件的第2光射出面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在半透射反射部实现透射,朝向第2显示部照射,故可对第2显示部进行照明,同时,通过半透射反射部使从导光部件的第2光射出面射出的光的剩余部分反射,使其朝向第1显示部照射。于是,可使第1显示部的照明状态优先,可提高第1显示部的显示质量。
另外,在上述方案中,还可在第1光射出面和第1显示部之间,设置半透射反射部。在此场合,即使在第2显示部,仍可获得与上述第1显示部相同的光学效果。
在本发明中,最好,采用上述第1显示部的显示区域以平面地与上述第2显示部的显示区域和该显示区域的外侧区域重合的方式构成。以该方式,由于第1显示部的显示区域以不仅与第2显示部的显示区域,还与其外侧平面地重合的方式构成,故通过共同的照明部,将光射出到第2显示部,由此,第1显示部的显示形态受到因第2显示部的显示区域位于背后造成的光学的影响。由此,具有将第2显示部的显示区域的阴影映射到第1显示部的显示面的情况。但是,在本发明中,象上述那样,由于通过在导光部件的第2光射出面和第2显示部之间,设置半透射反射部,可减小上述第2显示部造成的光学影响,故可提高第1显示部的显示质量。
在本发明中,最好,上述半透射反射部具有光扩散功能。
以该方式,由于可通过该光扩散功能,提高照明部的照明光的均匀性,故可进一步减小第1显示部和第2显示部的显示不均匀。特别是,在以使半透射反射部的反射光扩散的方式构成的情况下,由于可提高导光部件内部的光的均匀性,可使对第1显示部的照度分布均匀,故可进一步减小第1显示部的显示不均匀。
在本发明中,最好,在上述半透射反射部中,平面地与上述第1显示部的显示区域重合的范围中的,与前述第2显示部的显示区域为平面重合的重叠部分中的光学特性,与上述范围中的,上述重叠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光学特性是不同的。以该方式,由于在半透射反射部中,上述范围中的上述重叠部分的光学特性,与其以外的部分的光学特性是不同的,故可在上述重叠部分和其以外的部分,使对于第1显示部的显示区域的半透射反射部的光学作用不同。于是,可减小第1显示部的显示区域内的重叠部分与其以外的部分之间的光学差异,比如,显示亮度的差异等,或使第2显示部的显示质量优先。
即,在上述半透射反射部在上述整个范围内设置的场合,如果上述第2显示部设置于上述范围中的,上述重叠部分的背后,在上述重叠部分以外的部分的背后,若具有另外背景,当半透射反射部的光学特性在上述整个范围内均匀地构成时,在第2显示部的反射率和其他背景的反射率之间存在差异的场合,第2显示部的黑影,白影便映射到第1显示部的显示区域。于是,在象这样,在第2显示部和上述其他背景之间,存在反射率的差的情况下,象上述那样,通过重叠部分和其以外的部分,使半透射反射部的光学特性不同,由此,可不使上述黑影,白影明显。在这里,半透射反射部的光学特性指光反射率、光透射率、光吸收率、光扩散度等的,可对第1显示部和第2显示部的显示状态造成影响的光学特性。
在本发明中,最好,上述半透射反射部为由具有可实质上使光透射的厚度的反射性材料构成的薄膜。以该方式,通过以反射性材料的薄膜的厚度,提供光透射性,无需图形化等的工序,可容易制造。作为反射性材料,列举了金属薄膜,特别是最好采用铝、铝合金、银、银合金等。
在本发明中,最好,上述半透射反射部为由分散地设置有多个实质上可使光透射的细微的开口的反射性材料形成的薄膜。以该方式,由于通过在反射性材料的薄膜中分散设置有细微的开口,提供光透射性,故可通过开口的开口率,比如,其尺寸,密度,精密地对光透射率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中,上述半透射反射部有时由通过光透射材料形成的基材和光扩散层构成,该光扩散层以由其折射率不同于上述基材的光透射性材料形成的微小颗粒分散于上述基材中的方式形成。以该方式,可根据基材与微小颗粒的折射率的差,微小颗粒的大小,密度,调整光透射性和光反射性,并且可通过光扩散作用,减小显示不均匀。特别是,通过该构成,可容易提高透射率。
在本发明中,上述半透射反射部有时由通过光透射材料形成的基材和光扩散层构成,该光扩散层以由反射性材料形成的微小颗粒分散于上述基材中的方式形成。以该方式,由于通过由分散于基材中的反射性材料构成的微小颗粒,使光扩散,故可根据微小颗粒的大小,密度,调整光透射性和光反射性,并且可通过光扩散作用,减小显示不均匀。特别是,可通过该构成,容易提高反射率。
在本发明中,最好,在上述导光部件中的上述第1光射出面和上述第1显示部之间,设置光扩散部。以该方式,由于通过在光射出面与第1显示部之间,设置光扩散部,可提高照明部的照度分布的均匀性,故可进一步减少第1显示部的显示不均匀。
另外,上述光扩散部也可以下述方式构成,即,平面地与上述第1显示部的显示区域重合的范围中的,与上述第2显示部的显示区域为平面重合的重叠部分中的光学特性,与上述范围中的,上述重叠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光学特性是不同的。由此,可进一步减小第1显示部的显示不均匀性。
上述光扩散部有时由通过光透射材料形成的基材和光扩散层构成,该光扩散层以由其折射率不同于上述基材的光透射性材料形成的微小颗粒分散于上述基材中的方式形成。另外,上述光扩散部有时还由通过光透射材料形成的基材和光扩散层构成,该光扩散层以由反射性材料形成的微小颗粒分散于上述基材中的方式形成。另外,上述光扩散部有时还由在光透射性材料的表面,设置细微的凹凸表面结构的光扩散层构成。
此外,本发明的电子设备最好,有上述任何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与对该显示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部。作为电子设备特别是便携型电子设备,这样便容易有效地实现外壳的薄型化。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
图2为表示第1实施例的半透射反射部的结构(a)~(e)的概略剖视图;
图3(a)和(b)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半透射反射部的结构的概略平面图;
图4(a)和(b)为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半透射反射部的结构的概略平面图;
图5(a)和(b)为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概略结构的概略剖视图;
图6为表示电子设备的构成例的构成框图;
图7(a)和(b)表示电子设备的结构例的便携电话的概略斜视图。
标号的说明
100表示显示装置;
110表示第1显示部;
120表示第2显示部;
130表示照明部;
115,116,125,126表示偏振片;
131表示光源;
132表示导光片;
141表示半透射反射部;
142,145表示光扩散部;
143,144,146,147表示聚光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实施例具体描述。
(第1实施例)
最初,参照图1,对作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00进行描述。该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第1显示部110,第2显示部120,与照明部130。
第1显示部110为液晶面板,由玻璃,塑料等构成的基板111,112通过密封材料113贴合,在其内部,设置有液晶114。液晶114以通过分别形成于基板111,112的内面上的电极,接收规定的电场的方式构成。在基板112的外面上,即在前面侧或第1显示部的观察侧,设置偏振片115,还在基板111的外面上,即在背面侧,设置偏振片116。
第2显示部120也为液晶面板,由玻璃,塑料等构成的基板121,122通过密封材料123贴合,在其内部,设置液晶124。液晶124以通过分别形成于基板121,122的内面上的电极,接收规定的电场的方式构成。在基板122的外面上,即,在背面侧,或第2显示部的观察侧,设置偏振片125,还在基板121的外面上,即在前面侧,设置有偏振片126。
在第1显示部110和第2显示部120之间,设置有照明部130。该照明部130构成背照光源。照明部130包括冷阴极管或LED,即,发光二极管等构成的光源131和接收该光源131的光的导光片132。导光片132由丙烯酸系树脂等的透明材料形成。在该照明部130中,导光片132为以与显示装置的光轴方向相垂直的姿势设置的板状体,光源131设置于导光片132的侧方。导光片132以使作为侧端面的光入射面132a与光源131对向,作为前面,即,图中上面的第1光射出面132b朝向第1显示部110,作为背面,即,图中下面的第2光射出面132c朝向第2显示部120的姿势设置。
在这里,导光片132这样构成,即,在将从光源131接收的光在内部传播的同时,从其第1光射出面132b,朝向第1显示部110,射出照明光,并且从其第2光射出面132c,朝向第2显示部120,射出照明光。在导光片132的内部,相对第1光射出面132b和第2射出面132c,以大于临界角的入射角射入的光发生全反射,以小于该临界角的入射角射入的光从第1光射出面132b和第2射出面132c,朝向外部射出。特别是,在导光片132的第1光射出面132b,或第2光射出面132c上,或在第1光射出面132b和第2射出面132c这两个面上,作为将从光源131导入的光沿第1显示部110和第2显示部120的光轴的方向和其附近射出的光偏振部,形成表面凹凸形状或散射层,虽然这一点在图中省略。
在上述导光片132中的第2光射出面132c与第2显示部120之间,设置有半透射反射部141。该半透射反射部141可象这样构成,即,将照明部的照明光的一部分朝向前面侧反射,并且使上述照明光中的残余部分中至少一部分透射到背面侧。比如,可构成为较薄的金属膜,或形成有分散设置的多个微小开口的金属膜等形成。另外,半透射反射部141也可以覆盖于导光片132的背面的方式设置,还可由独立于导光片132的片状部件,板状部件构成。另外,本发明的半透射反射部可设置于照明部130的第2光射出面132c与第2显示部120之间,没有其以外的限定事项,但是,本实施例的半透射反射部141基本上是以其覆盖导光片132的整个第2光射出面132c,并且平面地具有均匀的光学特性而构成为前提在以下进行说明。
图2表示上述半透射反射部141的结构例。在图2(a)所示的例中,在由玻璃或塑料膜等构成的透明基板141A的表面上,形成由铝等的金属等的反射性材料构成的薄膜的反射性薄膜141B。作为反射性材料,可以是白色树脂、氧化钛等的白色颜料、铝或银等的金属等。在这里,也可采用上述导光片132,来代替透明基板141A,在该第2光射出面132c上,形成反射性薄膜141B。这一点在下面给出的图2(b)至图2(e)所示的各构成中,也是相同的。
作为该反射性薄膜141B的光学特性,比如,可以通过使铝或银等的金属形成为具有10~50nm左右的膜厚的方式,可使可见光区域的平均透射率在30~70%左右的范围内。上述薄膜可通过蒸镀法、溅射法、激光研磨法等形成。上述结构例的反射率和透射率可根据膜厚调整。
另外,作为半透射反射部除可通过上述这样的反射性材料形成之外,还可通过公知的电介体多层膜形成。
在图2(b)所示的结构例中,在透明基板141A的表面上,形成有由铝等的金属等的反射性材料形成的薄膜的反射性薄膜141c。作为反射性材料,可以是白色树脂、氧化钛等的白色颜料、铝、银等的金属等。该反射性薄膜141C以作为整体的可见光区域的平均反射率为90%左右,或在该值以上构成,并且形成多个微小开口141Ca。该微小开口141Ca在反射性薄膜141C的整个膜面的范围内分散地设置。微小开口141Ca的换算孔径,即,开口面积同一的圆形的开口的孔径在最好1~100μm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5~30μm左右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以小于第1显示部和第2显示部的象素尺寸,并且小于象素间距的间距形成。该结构例的反射率和透射率可通过上述微小开口141Ca的开口率调整。该开口率通过微小开口141Ca的换算孔径或形成密度确定。
在图2(c)所示的构成例中,在透明基板141A的表面上,设置有基本上由光透射性材料构成的光扩散层141D。该光扩散层141D包括由丙烯酸系树脂等形成的透明的基材141d1,与分散地设置于该基材141d1中的微小颗粒141d2。基材141d1,与微小颗粒141d2由折射率不同的材料形成。作为微小颗粒,可以是例如,硅颗粒,丙烯酸系树脂等。另外,微小颗粒的粒径最好在1~10μm的范围内,特别是在4~5μm的范围内。
在该结构例中,通过在基材中,分散地设置折射率不同的微小颗粒,使光实现散射,或扩散,故如果从宏观上看,获得一部分反射,剩余部分透射的光学特性。该结构例的反射率和透射率可通过基材和微小颗粒之间的折射率差,微小颗粒的大小或分布密度等而调整。
在图2(d)所示的构成例中,在透明基板141A的表面上,设置有基本上由光透射性材料形成的光扩散层141E。该光扩散层141E包括由丙烯酸系树脂等的透明的基板141e1,与分散地设置于该基材141e1中的光反射性的微小颗粒141e2。微小颗粒141e2由反射性材料构成。作为反射性材料,比如,可以是白色树脂、氧化钛等的白色颜料、铝,银等的金属。微小颗粒141e1的粒径最好在1~10μm的范围内,特别是在2~3μm左右的范围内。
在该结构例中,通过在基材中,分散地设置由反射性材料形成的微小颗粒,使光实现散射,或扩散,故从宏观上看,获得一部分反射,剩余部分透射的光学特性。该结构例的反射率和透射率可通过微小颗粒的反射率,微小颗粒的大小,密度而调整。
在图2(e)所示的构成例中,在透明基板141A的表面上,形成与由上述图2(a)所示的反射性材料形成的薄膜相同的反射性薄膜141B,在该薄膜141B上,还形成由光透射材料,最好由透明材料形成的,在表面具有细微的凹凸部的散射层141F。散射层141F的表面凹凸部比如,以在1~10μm的范围内的,最好在3~4μm的范围内的周期,由以2~3μm的范围内的深度形成。该表面凹凸部可通过光刻法等的图形化技术形成。比如,在涂敷透明的感光性树脂后,通过以与上述表面凹凸部相对应的周期,具有开口的掩模图形,进行曝光处理,然后,对其进行显影处理,由此,可形成上述表面凹凸部。在这里,也可附加用于在显影后的上述透明树脂上,还涂敷另一透明树脂,或对显影后的透明树脂进行加热,使其软化,形成平滑的表面凹凸形状的工序。
以该结构例,由于与上述相同,获得与反射性薄膜141B的膜厚相对应的反射和透射特性,并且射入反射性薄膜141B的光和反射光通过散射层141F,受到散射,使之具有光扩散功能,可使第1显示部110和第2显示部120中的亮度分布的均匀性提高。
另外,在上述导光片132和第1显示部110之间,设置有光扩散部142。该光扩散部142用于通过使从导光片132射出的光适当地扩散,减小导光片132和其背面侧,即,图示下方的,结构造成的显示不均匀,即,显示面内的亮度的差异。光扩散部142比如,采用在丙烯酸系树脂等的基材中,分散由硅、丙烯酸系树脂等形成的折射率不同的微小颗粒,比如,粒径在2~3μm左右的微小颗粒的类型,在表面设置有细微的凹凸表面形状的类型等。更具体地说,可采用与上述图2(c),或图2(d)所示的相同的结构,从图2(e)所示的结构中,去除反射性薄膜141B的结构等。该光扩散部142也可以于覆盖于导光片132的前面的方式设置,或还可由独立于导光片132的片状部件或板状部件形成。
此外,在上述导光片132和第2显示部120之间,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还在半透射反射部141和第2显示部120之间,设置光扩散部145。该光扩散部145以与上述光扩散部142相同的方式构成。
还有,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相对于第1显示部110的显示区域成平面地重合的范围内,还平面地与第2显示部120中的显示区域重叠的重叠部分,与在上述范围内,上述重叠部分以外的部分,光学的结构是不同的,故为了提高第1显示部的显示面的均匀性,上述光扩散部也可以上述重叠部分和其以外的部分的扩散度,比如,霾值不同的方式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1显示部110和第2显示部120中,为了实质上提高参与显示的光的比例,分别在照明部130和第1显示部110之间,与照明部130和第2显示部120之间,设置聚光部,即,棱镜片143,144,146,147。在这些聚光部中,设置有用于使光折射的棱镜面,其以通过该棱镜面,使光朝向显示装置的光轴方向,即,图示的上下方向和其附近的方式构成。更具体地说,上述棱镜面由在聚光片的表面上,呈条状并排的多个截面呈三角形的凸条形成。聚光部143和144,以及聚光部146和147以上述凸条的延伸方向相互基本垂直的姿势的方式设置。
以下对具有以上描述的构成的本实施例的作用效果进行描述。另外,在以下的描述中,为了简化描述,作为液晶面板的第1显示部110和第2显示部120均以TN型液晶模式进行显示的方式构成,偏振片115使具有与图的纸面平行的振动面的线偏振光A,即第1偏振光透射,使具有与图纸面相垂直的振动面的线偏振光B,即第2偏振光反射,偏振片116使上述线偏振光B,即,第3偏振光透射,吸收上述线偏振光A,即,第4偏振光。另外,偏振片125使上述线偏振光A透射,吸收上述线偏振光B,偏振片126使上述线偏振光B透射,吸收上述线偏振光A。即,一般,上述第1偏振光~第4偏振光的振动面的方位关系是任意的,但是在以下的说明中,上述第1偏振光和第4偏振光呈现相同的偏振光状态,第2偏振光和第3偏振光呈现相同的偏振光状态。
从光源131发射的光送入导光片132,在该导光片132的内部传播,同时,渐渐地朝向前面侧和背面侧射出。首先,朝向第1显示部110侧射出的照明光通过光扩散部142,通过偏振片116,形成线偏振光B,经过聚光部143,144,射入液晶114。在这里,当液晶114处于关断(OFF)的状态时,如果通过液晶114,则因其旋光性,形成线偏振光A,通过偏振片115,作为透射光T1而朝向前面侧射出。当液晶114处于开放(ON)状态时,即使在通过液晶114的情况下,由于处于线偏振光B的状态,故由偏振片115吸收。
另一方面,射入第1显示部110的外部光在偏振片115中实现透射,形成线偏振光A,射入液晶114。在这里,当液晶114处于关断状态时,形成线偏振光B,还在偏振片116中实现透射,进入导光片132的内部,通过半透射反射部141,使其一部分反射,经过偏振片116,再次通过液晶114,形成线偏振光A,在偏振片115中实现透射,作为反射光RD1而射出。另外,当液晶114处于开放状态时,由于即使外部光中的,在偏振片115中实现透射的线偏振光A通过液晶114的情况下,其仍处于线偏振光A的状态,故由偏振片116吸收。
此外,在设置有上述聚光部143,144的情况下,由于外部光在射入这些聚光部时发生散射,故实质上无法获得反射光RD1。于是,若想有效利用上述反射光RD1的场合,最好不设置上述聚光部。
接着,从照明部130,朝向第2显示部120侧射出的照明光的一部分在半透射反射部141中实现透射,通过光扩散部145,通过偏振片126,由此形成线偏振光B,通过液晶124。当液晶124处于关断的状态时,线偏振光B通过液晶124,形成线偏振光A,在偏振光125中实现透射,作为透射光T2而朝向背面侧射出。当液晶124处于开放状态时,线偏振光B即使在通过液晶124的情况下,仍保持原样状态,为偏振片125吸收。
另一方面,射入第2显示部120的外部光中的,线偏振光A在偏振片125中实现透射,射入液晶124中。当液晶124处于关断的状态时,线偏振光A形成线偏振光B,通过偏振片126和光扩散部143,在半透射反射部141中,一部分反射,另一部分送入到导光片132的内部。通过该半透射反射部141反射的线偏振光B照原样通过光扩散部143和偏振片126,再次通过液晶124,形成线偏振光A,在偏振片125中实现透射,作为反射光RD2而射出。当液晶124处于开放状态时,由于即使在上述线偏振光A通过液晶124的情况下,仍处于线偏振光A的状态,故其为偏振片126吸收。
还有,在设置有上述聚光部146,147的情况下,由于外部光在射入这些聚光部时,发生散射,故实质无法获得反射光RD2。于是,在打算有效地利用上述反射光RD2的场合,最好,不设置上述聚光部。
象上述那样,在本实施例中,在第1显示部110中,通过透射光T1和反射光RD1,进行显示。另外,在第2显示部120中,通过上述透射光T2和反射光RD2,进行显示。由于存在上述反射光RD1,反射光RD2,故在野外的明亮的场所辨认的情况下或,减小照明部130的照明光的光量的情况下,可抑制显示的辨认性降低。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照明部130以对第1显示部110和第2显示部120这两者照射光的方式构成,特别是通过共同地采用设置于第1显示部110和第2显示部120之间的导光片132,可减小显示装置100的整体厚度,减小其重量。另外,由于设置有半透射反射部141,故可将导光片132内部的光分配给表里的第1显示部110和第2显示部120这两者,并且可分别使从导光片132,朝向表里两侧照射的照明光的均匀性提高,另外,还可使射入第1显示部110和第2显示部120的外部光反射,将其用作显示光的一部分。
特别是,由于有半透射反射部141,故从照明部130,相对第1显示部110的照度分布难于受到存在第2显示部120造成的光学的影响。由此,即使在第1显示部110的显示区域如图所示,被设定为大于第2显示部120的显示区域的情况下,第2显示部120的显示区的阴影不易映射到第1显示部110的显示面,第1显示部110的显示质量提高。
另外,如上所述,第1显示部110的显示区域和第2显示部的显示区域平面地重合,但是,相互关系为一个显示区域包含于另一显示区域,或存在与两个显示区域的一部分不重合的部分的情况下,一般,显示的不均匀显著。于是,在这些场合,上述构成是特别有效的。但是,不限于上述的场合,通常,如果打算通过共同的照明部,对表里两侧的显示部进行照明,则在照明部的照度分布中,容易产生不均匀。于是,与上述不同,即使在两个显示区域以具有相互基本相同的尺寸,平面地基本相互重合的情况下,为确保相应的显示部的亮度的均匀性,本发明的构成从技术上具有意义。
(第2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3,对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第2实施例进行说明。由于该第2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除了半透射反射部的不同,具有基本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例相同的结构,故省略这些图示和描述。
象图3(a)所示的那样,本实施例的半透射反射部241以将平面地与第1显示部110的显示区域重合的范围AR1全部覆盖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导光片132的第2光射出面132c与第2显示部120之间。该半透射反射部241中的,平面地与第2显示部120的显示区域重合的重叠部分AR2构成开口部241A,上述范围AR1内的上述重叠部分AR2以外的部分AR3构成将可见光反射的反射部241R。
在该构成方案中,由于从导光片132,朝向第2显示部120的光照射通过开口部241A而进行,故可容易获得第2显示部120的显示的亮度。另外,由于在第1显示部110中,在部分AR3,实质上将全部的光反射,故可增加参于作为整体的显示的光量。但是,在此场合,由于在重叠部分AR2,照射到第1显示部110的照明光的强度降低,故最好,采用调整光扩散部142的光扩散作用、导光片132的光射出部分布等,减缓照明光的强度分布的构成。
图3(b)表示上述实施例的变形例。该半透射反射部241’以多个微小开口241A’分散地设置于上述重叠部分AR2的反射面方式形成,故重叠部分AR2以外的部分不具有开口,构成使光反射的反射部241R’。在该变形例中,第2显示部120由通过形成于重叠部分AR2的微小开口241A’的光照明。但是,由于在该重叠部分AR2,通过微小开口241A’以外的反射面,将光朝向第1显示部110反射,故可减小第1显示部110的显示面中的重叠部分AR2与其以外的部分AR3之间的显示的亮度的差异。另外,在此情况下,为了进一步减小第1显示部110的显示不均匀,最好,也采用调整光扩散部142的光扩散作用、导光片132的光射出部分布等,缓和照明光的强度分布的方案。
(第3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4,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进行描述。该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除去半透射反射部不同的方面,具有基本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例相同的构成,故它们的图示和说明省略。
象图4(a)所示的那样,半透射反射部341在上述范围AR1内,重叠部分AR2由具有规定的反射率,比如,在30~70%,与透射率,比如,在30~70%的范围内的半透射反射性材料341A形成,重叠部分AR2以外的部分从AR3由虽然具有与重叠部分AR2基本相同的反射率,比如,在30~70%的范围内,但是其透射率低于重叠部分AR2的反射性材料341B构成。最好,在该AR3处的反射性材料341B的透射率几乎为0%。这样的材料特别是可容易通过电介体多层膜形成。
由此,在上述范围AR1内的重叠部分AR2中,可朝向第1显示部110,反射照明部130的照明光,同时可朝向第2显示部120,使照明光透射,这样,可同时对两个显示部进行照明。另外,在重叠部分AR2以外的部分AR3,因透射率较低,故不会将不需要的光在背后透射,另外,由于其反射率基本上与重叠区域AR2相同,故可减小第1显示部110的显示不均匀。
在该构成例中,如果打算消除第1显示部110的显示不均匀,由于在部分AR3,产生伴随照明光的吸收的光损失,故作为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降低。为了提高光的利用效率,故必须使部分AR3的反射率高于重叠部分AR2,减小该部分的光损耗,最好,通过导光片232的结构,光扩散部142等,减缓由此产生的第1显示部110的显示不均匀。
图4(b)表示上述实施例的变形例。该半透射反射部341’的整体由反射性材料形成,但是,多个微小开口341A’分散地设置于该重叠部分AR2。另外,在重叠部分AR2以外的部分AR3,分散地设置由黑色树脂等形成的微小吸收材料341B’,以便代替微小开口341A’。
该半透射反射部341’以在上述重叠部分AR2,可通过微小开口341A’,还对位于背后的第2显示部120照射光的方式构成,另外,通过在其以外的部分AR3,形成微小吸收材料341B’,减小与重叠部分AR2的反射率的差异。由此,可减小第1显示部110的显示不均匀。
(第4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5,对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第4实施例进行描述。对于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给出将上述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收纳于由合成树脂等形成的壳体中的结构。于是,由于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除了收纳于壳体的方面,基本上具有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例相同的构成,故简化它们的图示,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图5(a)所示,显示装置100’含有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第1显示部110、第2显示部120、照明部130和图中未示出的其它的上述构成,它们收纳于壳体150中。壳体150可由比如,白色的合成树脂等形成。由于是通过白色材料形成壳体150,所以可将从导光片132泄漏的光反射,再次将其返回到导光片132的内部,在提高照明部130的照明光的利用效率上最好采用该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在照明部130的导光片132的第2光射出面的表面上的,未设置有第2显示部120的区域,即,上述部分AR3,设置具有规定的光学特性的光学片151。该光学片151由在从第1显示部110侧观看时,呈现与第2显示部120基本相同的反射率的材料形成。由此,即使在上述半透射反射部141具有从整体来说均匀的光学特性的情况下,可减小第1显示部的显示面的显示不均匀。
图5(b)表示上述实施例的变形例。
在该例的显示装置100”中,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第1显示部110、第2显示部120、照明部130和图中未示出的其它的上述构成收纳于壳体160中。该壳体160由在从第1显示部110侧观看时,呈现与第2显示部120基本相同的反射率的材料构成。由此,即使在上述半透射反射部141具有从整体来说均匀的光学特性的情况下,仍可减小第1显示部的显示面的显示不均匀性。
另外,上述光学片151和壳体160可以下述方式构成,即,无论半透射反射部141,导光片132的构成如何,在从第1显示部110侧,通过照明部130观察的情况下,第2显示部120的显示区域所在的部分,与设置有光学片151和壳体160的部分的照度分布均匀。
(第5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6和图7,对具有上述第1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象图6所示的那样,具有对上述第1显示部,即,液晶显示面板110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100,与对上述第2显示部,即,液晶显示面板120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200。控制部1100和1200通过设置于电子设备内的微型计算机等构成的中央控制部1000控制。
第1显示部110和第2显示部120与驱动电路110D,120D连接,该驱动电路110D,120D安装于面板上,或通过布线部件而与面板连接等,由半导体IC等构成,这些驱动电路110D,120D与上述控制部1100,1200连接。控制部1100,1200包括显示信息输出源1110,1210,显示处理电路1120,1220,电源电路1130,1230,定时发生器1140,1240。
显示信息输出源1110,1210包括由ROM(Read Only Mem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形成的存储器;磁记录盘,光记录盘等形成存储组件;调谐输出数字图象信号的调谐电路,根据由上述定时发生器1140,1240产生的各种时钟信号,以规定格式的图象信号等的格式,将显示信息供给显示信息处理电路1120,1220的方式构成。
显示信息处理电路1120,1220包括串并转换电路、放大、反转电路、旋转电路、γ补偿电路、箝位电路等的公知的各种电路,进行已输入的显示信息的处理,将该图象信息与时钟信号CLK一起,供给驱动电路。驱动电路110D,120D包括扫描线驱动电路、数据线驱动电路和检查电路。另外,电源电路1130,1230将规定的电压分别供给上述各构成部件。
上述中央控制部1000适当地将点亮/熄灭指令,显示信息的原始数据等送出到控制部1100,1200的显示信息输出源1110,1210,将与此相对应的显示信息输出给显示信息输出源1110,1210,通过控制部1100,1200和驱动电路110D,120D,将适合的显示图象显示于第1显示部110和第2显示部120。另外,中央控制部1000以还对上述光源131,进行点亮,熄灭等的控制的方式构成。
图7表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便携电话机2000。该便携电话机2000包括,设置有各种操作按钮和内置麦克风的主体部2001;具有显示画面,天线,内置有扬声器的显示部2002,以主体部2001和显示部2002可相互自如折叠的方式构成。在显示部2002的内部,设置有上述显示装置100,在其内面上,以可辨认上述第1显示部110的显示画面而构成,另外,在外面上,以可辨认上述第2显示部120的显示画面的方式构成。
本实施例以下述方式构成,即,如7(a)所示,通过从主体部2001,打开显示部2002,以来自上述中央控制部1000的指令,第1显示部110变亮,显示规定的图象,另外,图7(b)所示,将显示部2002折叠于主体部2001上,由此,第1显示部110熄灭,代替该第1显示部,第2显示部120变亮,显示规定的图象。
本实施例也可以下述方式构成,即,由于如上所述,显示装置100薄型化,故可减小显示部2002的厚度,其内部结构也可简化,还可容易进行装配作业。在这里,在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装载第2实施例~第4实施例的各显示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不仅仅限于上述图示例,显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点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改变。比如,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电光面板采用液晶显示面板,但是,作为本发明的电光面板,也可采用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场发射显示装置等的各种电光面板。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基本上,通过附图给出无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面板,但是,本发明可同样用于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面板。

Claims (17)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显示部;从与上述第1显示部的观察侧相反的一侧观察的第2显示部;和设置于上述第1显示部和上述第2显示部之间,对上述第1显示部和上述第2显示部双方照射光的照明部;
上述照明部包括具有与上述第1显示部对向的第1光射出面,和与上述第2显示部对向的第2光射出面的导光部件;
在上述导光部件中的上述第2光射出面和上述第2显示部之间,设置有反射入射的光的一部分,并使入射的光的一部分透射的片状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显示部的显示区域,俯视上与上述第2显示部的显示区域和该显示区域的外侧区域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部件的俯视上与上述第1显示部的显示区域重合的范围中的,俯视上与上述第2显示部的显示区域重合的重叠部分中的光学特性,与上述范围中的位于上述重叠部分之外的部分所具有的光学特性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部件具有光扩散性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部件为由具有可使光透射的厚度的反射性材料构成的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部件为由分散地设置有多个使光透射的微小开口的反射性材料构成的薄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部件由以光透射性材料构成的基材和以使与上述基材的折射率不同的光透射性材料构成的微小颗粒分散于该基材中而成的光扩散层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部件由以光透射材料构成的基材和以使反射性材料构成的微小颗粒分散于该基材中而成的光扩散层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导光部件中的上述第1光射出面和上述第1显示部之间,设置有光扩散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部件的俯视上与上述第1显示部的显示区域重合的范围中的,俯视上与上述第2显示部的显示区域重合的重叠部分中的光透射率,比上述范围中的位于上述重叠部分之外的部分所具有的光透射率高。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俯视上与上述第2显示部的显示区域重合的重叠部分中,未设置上述片状部件。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显示部;从与上述第1显示部的观察侧相反的一侧观察的第2显示部;和设置于上述第1显示部和上述第2显示部之间,对上述第1显示部和上述第2显示部双方照射光的照明部;
上述照明部包括具有与上述第1显示部对向的第1光射出面,和与上述第2显示部对向的第2光射出面的导光部件;
在上述第2光出射面侧的,与上述第1显示部的显示区域俯视上重合的范围中的,与上述第2显示部的显示区域俯视上不重合的部分中,设置有从上述第1显示部侧看时,呈现与上述第2显示部相同反射率的光学片。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显示部;从与上述第1显示部的观察侧相反的一侧观察的第2显示部;和设置于上述第1显示部和上述第2显示部之间,对上述第1显示部和上述第2显示部双方照射光的照明部;
上述照明部包括具有与上述第1显示部对向的第1光射出面,和与上述第2显示部对向的第2光射出面的导光部件;
在上述第2光出射面侧,配置有收置上述第1显示部、上述第2显示部和上述照明部的壳体,
上述壳体,在与上述第2显示部的显示区域俯视上重合的部分中具有开口,从上述第1显示部侧看时,呈现与上述第2显示部相同反射率。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显示部;从与上述第1显示部的观察侧相反的一侧观察的第2显示部;和设置于上述第1显示部和上述第2显示部之间,对上述第1显示部和上述第2显示部双方照射光的照明部;
上述照明部包括具有与上述第1显示部对向的第1光射出面,和与上述第2显示部对向的第2光射出面的导光部件;
在上述导光部件的上述第1光射出面侧和上述第1显示部间,配置有第1聚光部,
在上述导光部件的上述第2光射出面侧和上述第2显示部间,配置有第2聚光部,
上述第2显示部比上述第1显示部小,而且上述第2聚光部比上述第1聚光部小。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显示部;从与上述第1显示部的观察侧相反的一侧观察的第2显示部;和设置于上述第1显示部和上述第2显示部之间,对上述第1显示部和上述第2显示部双方照射光的照明部;
上述照明部包括具有与上述第1显示部对向的第1光射出面,和与上述第2显示部对向的第2光射出面的导光部件;
在上述导光部件的上述第1光射出面侧和上述第1显示部间,配置有第1光扩散部,
在上述导光部件的上述第2光射出面侧和上述第2显示部间,配置有第2光扩散部,
上述第2显示部比上述第1显示部小,而且上述第2光扩散部比上述第1光扩散部小。
16.根据权利要求12-1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导光部件的上述第2光射出面和上述第2显示部之间,设置有反射入射的光的一部分,并使入射的光的一部分透射的片状部件。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和对该显示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CNB2003101030129A 2002-10-30 2003-10-28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128201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16081/2002 2002-10-30
JP2002316081A JP3719433B2 (ja) 2002-10-30 2002-10-30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9260A CN1499260A (zh) 2004-05-26
CN1282017C true CN1282017C (zh) 2006-10-25

Family

ID=32459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030129A Expired - Lifetime CN1282017C (zh) 2002-10-30 2003-10-28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7380953B2 (zh)
JP (1) JP3719433B2 (zh)
KR (3) KR100566173B1 (zh)
CN (1) CN1282017C (zh)
TW (1) TWI25594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53782B2 (en) 2021-12-28 2024-04-09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composite sheet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48338B2 (ja) * 2002-07-16 2011-03-09 ライツ・アドバンスト・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7230585B2 (en) * 2002-10-28 2007-06-12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Two-way display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100422796C (zh) * 2003-09-10 2008-10-01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
JP2005107505A (ja) * 2003-09-10 2005-04-21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208108A (ja) * 2004-01-20 2005-08-04 Omron Corp 両面画像表示装置及び面光源装置
JP4410041B2 (ja) * 2004-06-22 2010-02-03 ローム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携帯電話機
JP4647261B2 (ja) * 2004-08-17 2011-03-09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20060066227A1 (en) * 2004-09-24 2006-03-30 Virnich James L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ual display arrangement
TWI369526B (en) * 2004-10-05 2012-08-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device
KR100609057B1 (ko) * 2004-11-17 2006-08-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유닛
JP2007025630A (ja) * 2005-06-14 2007-02-01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0454100C (zh) * 2005-06-14 2009-01-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显示装置
KR101287685B1 (ko) * 2005-07-30 2013-07-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휴대용 컴퓨터
CN100405164C (zh) * 2005-08-18 2008-07-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US8401219B2 (en) 2007-01-05 2013-03-19 Apple Inc. Headset connector
JP2007094038A (ja) * 2005-09-29 2007-04-12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多重画像表示装置
US7821587B2 (en) * 2005-12-01 2010-10-2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device
US7619606B2 (en) * 2005-12-29 2009-11-17 Motorola,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intradevice optical communication of data
JP2007193128A (ja) * 2006-01-19 2007-08-02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平面表示装置
JP2007206546A (ja) * 2006-02-03 2007-08-16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バックライト
JP4751269B2 (ja) * 2006-08-09 2011-08-17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携帯電子機器
KR100785025B1 (ko) * 2006-10-26 2007-12-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소자용 양면 조명장치 및 이를 채용한 양면디스플레이 소자
US20080117151A1 (en) * 2006-11-06 2008-05-22 Nokia Corporation Reflectors for display pixels
US8311255B2 (en) * 2007-01-05 2012-11-13 Apple Inc. Headset with microphone and connector co-location
US9118990B2 (en) * 2007-01-06 2015-08-25 Apple Inc. Connectors designed for ease of use
DK2654270T3 (en) 2007-01-06 2017-12-04 Apple Inc WIRELESS HEADS CONTAINING A HOUSE AND A EARBLE ELECTRIC CONNECTED TO THE HOUSE THROUGH A FLEXIBLE CIRCUIT PLATE
EP2104967B1 (en) * 2007-01-06 2012-04-18 Apple Inc. Headset connector for selectively routing signals depending on determined orientation of engaging connector
US8305515B2 (en) * 2007-02-16 2012-11-06 Lg Display Co., Ltd.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ing two different lights
KR100834649B1 (ko) * 2007-05-03 2008-06-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흑백 액정표시패널을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20080291368A1 (en) * 2007-05-22 2008-11-27 Joon-Hyung Park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Multiple Display Panel Assemblies
KR20090079779A (ko) * 2008-01-17 2009-07-22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듀얼 액정표시장치
TWI392924B (zh) * 2008-07-14 2013-04-11 Tpo Displays Corp 背光模組
TWI417581B (zh) * 2008-07-29 2013-12-01 Eternal Chemical Co Ltd 具有勻光特性之偏光回收膜
TWI393950B (zh) * 2009-01-08 2013-04-21 Au Optronics Corp 半穿反型顯示面板
JP5645490B2 (ja) * 2009-06-17 2014-12-24 恵和株式会社 半透過性反射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KR101159538B1 (ko) * 2009-06-17 2012-06-25 케이와 인코포레이티드 반투과성 반사시트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KR20110020055A (ko) * 2009-08-21 2011-03-0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JP5340105B2 (ja) * 2009-10-05 2013-1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KR101084188B1 (ko) * 2010-01-21 2011-11-17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양면 발광형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833969B1 (ko) 2011-01-03 2018-04-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양방향 액정표시장치
CN103376589B (zh) * 2012-04-17 2016-06-01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KR101976068B1 (ko) * 2012-12-06 2019-05-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3901664A (zh) * 2012-12-24 2014-07-0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US9361851B1 (en) 2014-03-18 2016-06-07 Google Inc. Electrochromic two way display for two in one laptop/tablet form factors
JP6451979B2 (ja) * 2014-10-11 2019-01-16 Tianma Japan株式会社 表示素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型情報装置
CN204462937U (zh) * 2014-12-30 2015-07-08 深圳创锐思科技有限公司 折叠式显示设备
CN104990001B (zh) * 2015-07-27 2017-11-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双面显示装置
US10582284B2 (en) 2015-09-30 2020-03-03 Apple Inc. In-ear headphone
CN105629541B (zh) * 2015-12-30 2019-02-2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装置
TWI592846B (zh) 2016-01-12 2017-07-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具雙面發光設計之顯示模組
US9928785B2 (en) 2016-02-03 2018-03-27 Google Llc Two way display for two-in-one convertible computer form factors
CN105700236A (zh) * 2016-04-13 2016-06-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JP2017227534A (ja) * 2016-06-22 2017-12-28 シーシーエス株式会社 光照射装置、及び、検査システム
CN107728383A (zh) * 2017-11-30 2018-02-2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模组
CN107942422B (zh) 2018-01-16 2022-02-08 北京睿智航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扩散片、背光模组及双面显示装置
CN109870858A (zh) * 2019-04-24 2019-06-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3d打印装置
CN210183364U (zh) 2019-04-25 2020-03-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2987419B (zh) * 2021-04-13 2023-09-15 成都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6834A (en) * 1983-04-08 1985-05-14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Contrast enhanc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H0373927A (ja) 1989-08-16 1991-03-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器
JPH07270603A (ja) * 1994-03-29 1995-10-20 Enplas Corp 光制御部材
JP2950219B2 (ja) * 1995-10-13 1999-09-2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当該面光源装置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当該面光源装置に用いるプリズムアレイ
JP2877781B2 (ja) 1997-05-22 1999-03-31 日本デンヨー株式会社 面発光装置
JP3003931B1 (ja) 1998-11-30 2000-01-31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ライト一体型透明タッチパネル
MY130221A (en) 1998-06-02 2007-06-29 Nissha Printing Front light-combined transparent touch panel device
JP2000137217A (ja) 1998-11-02 2000-05-16 Hitachi Ltd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0206523A (ja) * 1999-01-11 2000-07-28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1056461A (ja) 1999-06-10 2001-02-27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307027B1 (ko) * 1999-06-17 2001-11-01 서평원 액정 표시장치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표시장치
KR100444694B1 (ko) 1999-08-04 2004-08-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폴더형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표시장치
JP2001051251A (ja) * 1999-08-12 2001-02-23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1075093A (ja) 1999-08-31 2001-03-23 Seiko Epson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6822711B1 (en) 1999-09-30 2004-11-23 Casio Computer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polarizing element transmitting one of two polarizing components crossing at right angles and reflecting the other component
US7077536B2 (en) * 2000-01-19 2006-07-18 Apostol Konomi Double-sided edge lighting-type display light box
US6574487B1 (en) * 2000-02-23 2003-06-03 Motorola, Inc.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a dual-sid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01290445A (ja) 2000-04-06 2001-10-19 Toshiba Corp 平面表示装置
JP3424658B2 (ja) * 2000-05-31 2003-07-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JP2002093229A (ja) 2000-09-14 2002-03-29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3859956B2 (ja) 2000-10-23 2006-12-20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119085B2 (ja) 2000-12-20 2008-07-16 東芝松下ディスプレイ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立体視表示装置
JP2002311449A (ja) 2001-02-06 2002-10-23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US6925313B2 (en) 2001-02-07 2005-08-02 Hyundai Curitel Inc. Folder-typ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having double-sided LCD
TW590231U (en) * 2001-03-19 2004-06-01 Quanta Comp Inc LCD having a display function on both sides thereof
JP3522231B2 (ja) 2001-04-03 2004-04-26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2002313120A (ja) 2001-04-10 2002-10-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照明装置
TW525020B (en) * 2001-07-27 2003-03-21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03098545A (ja) 2001-09-20 2003-04-03 Sharp Corp 両面表示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携帯型電子機器
US7301591B2 (en) * 2001-09-28 2007-11-27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herein the number of light emitting elements activated differs depending on whether display is performed by the first or second liquid crystal panel
JP3668730B2 (ja) 2001-10-01 2005-07-06 富士通化成株式会社 面照明装置と液晶表示装置
KR100432009B1 (ko) * 2001-12-03 2004-05-22 주식회사 팬택 이동형 정보통신 기기용 양방향 디스플레이형 액정표시장치
US7034799B2 (en) * 2001-12-14 2006-04-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cklighting device for dua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folder-type mobile phone therewith
JP2003215591A (ja) * 2002-01-25 2003-07-30 Alps Electric Co Ltd 半透過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255338A (ja) * 2002-02-28 2003-09-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4048844B2 (ja) * 2002-06-17 2008-02-2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面光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04021238A (ja) * 2002-06-20 2004-01-22 Nec Saitama Ltd 表示デバイス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KR100828531B1 (ko) * 2002-07-26 2008-05-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4144990A (ja) * 2002-10-24 2004-05-20 Alps Electric Co Ltd 両面発光型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
JP2005099471A (ja) 2003-09-25 2005-04-14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この電気光学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53782B2 (en) 2021-12-28 2024-04-09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composite shee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566173B1 (ko) 2006-03-29
KR100626479B1 (ko) 2006-09-20
CN1499260A (zh) 2004-05-26
KR20040038778A (ko) 2004-05-08
US20040136155A1 (en) 2004-07-15
TWI255946B (en) 2006-06-01
TW200408887A (en) 2004-06-01
KR100636434B1 (ko) 2006-10-18
JP3719433B2 (ja) 2005-11-24
JP2004151342A (ja) 2004-05-27
US7920229B2 (en) 2011-04-05
US7380953B2 (en) 2008-06-03
US20060244880A1 (en) 2006-11-02
US20090201442A1 (en) 2009-08-13
KR20060001973A (ko) 2006-01-06
KR20060001974A (ko) 2006-01-06
US7538834B2 (en) 2009-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2017C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KR100961450B1 (ko) 양면 조명 장치
US11150509B2 (en) Backlight module
KR20060132202A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2954400A (zh) 背光组件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设备
US9529137B2 (en) Display device
TWI298407B (zh)
KR101133756B1 (ko) 도광판과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액정표시장치
EP2365384A1 (en) A backlight unit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a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KR101186868B1 (ko) 백라이트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소자
RU2504810C1 (ru) Жидкокристалл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JP2007249232A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225301B2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0759458B1 (ko) 뉴턴링 및 모아레를 제거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113614B1 (ko) 백 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표시장치
JP2007286628A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090022669A (ko) 반사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4086087B2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389970B2 (ja) 表示装置及び携帯電話
JP2005346108A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20042945A (ja) 照明装置
KR20190074530A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030061153A (ko) 렌티큘러 렌즈를 구비한 도광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장치
KR20060060336A (ko) 새로운 구조의 반사 시트를 구비한 평판표시장치
KR20060028535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11

Address after: 518132 9-2, Guangming Road, Guangming New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Hungary, Budapest, 1163, XVI., Chirak, 24-32.A1.ep.1.em.122

Patentee before: Yin's High Tech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11

Address after: Hungary, Budapest, 1163, XVI., Chirak, 24-32.A1.ep.1.em.122

Patentee after: Yin's High 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eiko Epson Corp.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2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