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6201A - 呼叫转移受管路由重选 - Google Patents

呼叫转移受管路由重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16201A
CN1216201A CN97192446A CN97192446A CN1216201A CN 1216201 A CN1216201 A CN 1216201A CN 97192446 A CN97192446 A CN 97192446A CN 97192446 A CN97192446 A CN 97192446A CN 1216201 A CN1216201 A CN 12162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called
calling
call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92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489C (zh
Inventor
佩吉·M·斯图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Busin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Busin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Busin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Siemens Busin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Publication of CN1216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62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4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8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64Distributing or queueing
    • H04Q3/66Traffic distribu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4Arrangements for diverting calls for one subscriber to another predetermined subscrib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28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i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07Call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141Hunting for free outlet, circuit o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148Maximum profit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176Common channel signaling, CCS7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196Connection circuit/link/trunk/junction, bridge, router, gatew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04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09ISD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17Cranckback in routing, trombone connection, loopback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82Call forward, follow-me, call di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353Routing table, map memo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38Inter-exchange connection

Abstract

一种管理呼叫转移的方法和系统,包括建立在从始发节点到目的节点的用于转移呼叫的节点之间的可能的链路之中进行选择的准则。在优选实施例中,在转移呼叫的被叫节点上选择可能的链路。根据该可管理的准则,确定是否选择始发节点和被叫节点之间的呼叫路径上的一个中间节点来启动转移路径。如果选择了一个中间节点,则向该中间节点传送请求,以启动至目的节点的转移路径。另一方面,如果没有选择中间节点,则确定是从始发节点、还是从被叫节点来启动转移路径。这里也根据该可管理的准则进行确定。通常,在多个节点之中进行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尽量减少将主叫方连接到被转移到方所需的链路,从而释放链路给网络内的其他用途。

Description

呼叫转移受管路由重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的涉及用于管理呼叫转移(call forwarding)的方法和系统,特别涉及用于在启动呼叫转移路径的多个可能的节点中进行选择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些系统允许将呼叫从网络的被叫节点转移到另一个节点。如果通过第一节点接收业务的用户允许呼叫转移到由第二节点提供业务的用户站点,则至第一节点的呼叫将被转换(divert)到第二节点。这样,就有从始发节点到第一节点的呼叫路径、和从第一节点到第二节点的转移路径,以便使主叫用户与被叫用户建立通信。
尽管呼叫转移能力提供了许多方便,但是现有技术的方法会大大增加某些呼叫连接的费用。例如,一个呼叫可能是从美国的节点始发,而被叫节点可能在德国。该呼叫路径通常需要使用相对昂贵的交换的或租用的国际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设施。如果呼叫要被转换到的目的节点也在美国,则从被叫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转移路径也需要国际中继线。国际中继线的两次使用将大大增加从始发用户到目的用户的连接呼叫的费用。
授予Uehara等人的第5,452,349号美国专利描述了包括连接到ISDN的公用网的通信系统的使用的改进。在该公用网中包括呼叫改向(calldeflection)控制系统。如果在公用网的一个终端允许呼叫转移,则从ISDN的一个终端接收呼叫时将进行判断。该控制系统判断,是将该呼叫转移到被叫公用网的一个终端,还是转移到始发ISDN的一个终端。如果该呼叫还在公用网内,则该转移在公用网的终端上执行。另一方面,如果该呼叫要被转移到ISDN的第二终端,则向ISDN请求执行呼叫转移。这将消除使用两个不同的ISDN线路所带来的问题。
Uehara等人的系统与现有技术的呼叫转移控制系统相比具有优越性。然而,使用该系统受到限制。例如,被转移的呼叫的目的地可能在第三网络中,所以Uehara等人的系统是不可行的。
需要一种方法和系统来管理将被转移的呼叫,以便节约设施和资源。
本发明概要
一种管理呼叫转移的方法和系统,包括:确定始发节点、被叫节点、或中间节点中的哪个是启动至呼叫被转移到的位置、即目的节点的链路的最佳节点。启动至目的节点的转移路径的合适节点的确定,是根据可管理的预先定义的准则来进行的,该准则允许一方定制(customize)呼叫转移操作以满足该方的具体网络要求。在优选实施例中,该准则包括:被转移的始发用户的允许;目的节点相对于始发节点、被叫节点、及任何汇接(tandem)/网关节点中的每一个的位置和可连接性,这些节点可能是从始发节点到被叫节点的呼叫路径上的中间节点。
该管理呼叫转移的方法的第一步骤是,建立从到达目的节点的多个可选路径中进行选择的准则,该目的节点是当被转移到的用户远离转移用户时呼叫允许被转移到的节点。通常,建立准则的目标是尽量减少用于建立连接的链路。这可以节省昂贵的中继线设施,并降低业务负荷,特别是当网络包括国际链路时。然而,其他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例如,一个节点可能不具有启动转移路径的能力,所以必须有规定来确定转移能力。在选择用于启动转移路径的节点时的另一可能因素涉及转移呼叫时特定链路上的业务量。如果检测到可能的转移路径的链路非常忙,则在选择路径时可以不考虑该链路。
在优选实施例中,下一步骤是,是否要在从始发节点到被叫节点的呼叫路径上选择一个中间节点,用于启动至目的节点的转移路径。以往,根据某些属性,如地理距离、网络协议类型、以及路由选择和路由重选属性,对节点进行分组。“节点组”在这里也称为“逻辑边界”。有些节点组之间的链路可能是简单的专用网络链路,而具有不兼容属性的节点组之间的连接可能需要一个或多个网关节点、和昂贵的网关链路,以便允许不同组节点之间的通信。从一个网络到另一个网络的网关节点通常也是该网关节点所处的网络内的主要集线器(hub)。节点或节点组之间的链路可能是公用交换ISDN链路或专用ISDN链路。终端用户(end-user)或终端节点(end-nodes)可能是非ISDN链路。进行呼叫转移路由重选的中间节点为终端用户工作。
如果在实施该方法时,确定一个中间节点将用于启动转移路径,则从被叫节点反向传送请求。该请求指定用于建立呼叫转移的中间节点的标识。在优选实施例中,该中间节点位于从始发节点到被叫节点的呼叫路径上,所以该中间节点能够在设置消息被初始地从始发节点传送到被叫节点时,保存该设置消息中的信息。例如,当请求中间节点进行改发(redirection)时,保存始发节点的标识,并且将转移节点的标识加入设置信息。虽然不是关键的,但是中间节点进行信息的保存/附加可能需要在中间节点上将呼叫转移能力设置为“激活(active)”。
在确定了一个中间节点将被用于启动呼叫转移路径后,从被叫节点将请求传送到中间节点。然后断开被叫节点和中间节点之间的链路,释放该链路以用于其他呼叫。
如果没有中间节点,或者如果没有选择中间节点以用于启动转移路径,则使用建立的准则来选择是从始发节点、还是从被叫节点来启动转移路径。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目的节点与被叫节点在同一组,则使用本领域熟知的技术,从被叫节点转换呼叫。如果目的节点与始发节点在同一组,则始发节点通常是被选择用于启动转移路径的节点。然而,建立的准则可能要求别的的安排,例如在始发节点不支持呼叫转移业务的情况下。
如果将始发节点用于启动至目的节点的转移路径,则可以断开至被叫节点的呼叫路径。这样,可以节省处理和链路资源。受管呼叫转移转化为潜在的费用节省和链路可用性的大大增加。
附图的简要描述
图1是现有技术的示例性拓扑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用于建立呼叫转移条件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3是图2的一个步骤中形成的示例性的控制表。
图4是本发明的管理将要转移的特定呼叫所执行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5是在图4的步骤68可以执行的事件的表。
图6A和6B是本发明的在中间节点进行转移所执行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7是在执行图4的步骤时可能遇到的示例性拓扑结构。
图8和图9是选择网关节点以启动呼叫转移的连接和消息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呼叫转移管理路由重选的主要构成部分的方框图。
图11和12是通过非网关节点的中间节点进行的呼叫转移的消息流的示意图。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参照图1,示出的网络拓扑结构的例子包括三个互连的网络10、12和14。每个网络包括多于一个节点组。每个组这里被称为“逻辑边界”(LB)。逻辑边界可以基于路由选择属性和/或地理位置。每个网络包括多个逻辑边界。根据地理位置和网络协议类型将逻辑边界指定给特定网络。
在第一网络10中有三个逻辑边界16、18和20。在同一逻辑边界内的两个节点之间或不同逻辑边界、但是在同一网络内的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可以由专用网络链路进行。该专用网络链路由图1的较细的节点连接线路来表示。另一方面,如较粗的节点连接线路所表示的,不同网络10、12和14的节点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网关链路22、24和26来进行。每个网关链路被连接到至少一个网关节点28、30、32和34。网关节点是更强大的节点,它们支持网关链路,这通常是昂贵的交换的或租用的国际ISDN设施。每个网关节点常常也是该节点所处的网络内的主要集线器。
根据许多现有技术,呼叫转移过程是这样的:从始发节点到被叫节点形成呼叫路径,然后从被叫节点到指定的目的节点形成转移路径。这被称为被叫/改发节点上的“转移切换(forward switching)”。例如,如果由逻辑边界16的一个洛杉矶节点提供业务的用户,呼叫由赫尔辛基逻辑边界36中的网关节点34提供业务的用户,则呼叫路径是从LB2的节点到LB5的节点。如果被叫用户已指定了纽约逻辑边界18中的节点用于呼叫转移,则转移路径是从LB5到LB1的指定节点。该从主叫方到转移方的连接需要两次使用网关链路22的昂贵的国际中继线。
与现有技术不同,本发明通过在可能用于启动至指定的目的节点的转移路径的多个节点中进行选择来管理呼叫转移。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步骤是基于“控制”表的选择过程,该控制表用于确定是否要将从LB2到LB5的呼叫路径上的中间节点选作启动转移路径的节点。如下面将要详细描述的,如果选择了网关节点28,则LB5的被叫节点将向网关节点28传送转移请求。当形成转移路径后,可以释放LB5的节点和网关节点之间的链路。
继续说明优选实施例,如果没有选择呼叫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则也要根据“控制”表,来确定是被叫节点、还是始发节点应该启动转移路径。对于始发节点与目的节点在同一网络10的例子,更可能选择始发节点。然而,用于在节点之间进行选择的准则必须包括确定一个特定节点是否支持呼叫转移。如果LB2的始发节点不包括呼叫转移能力,则将选择被叫节点来启动转移路径。如果选择了始发节点,则将转移请求传送到始发节点,并且可以释放始发节点和被叫节点之间的链路。
呼叫转移受管路由重选系统可以是专用电信网络/交换机(private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exchanges,PTN/Xs)的辅助业务,其中路由重选可以通过专用链路或使用公用交换网链路的虚拟专用网络来进行。在遇到向远地位置转移的被叫用户时,该系统在理想情况下提供最经济的路由重选路径,这由管理局预先定义。路由重选可以由始发节点、被叫节点、或指定的中间节点来进行。
呼叫转移受管路由重选(call forward managed rerouting,CFMR)包括至少两种业务,即被提供业务的用户转换开关(switch)上的CFMR(CFMR atthe served user switch,CFMR S)、和路由重选转换开关上的CFMR(CFMR atthe rerouting switch,CFMR_R)。
现在参照图2,为图1所示类型的网络10、12和14的每个节点(PTN/X)指定一个独特节点标识。该指定示于步骤38。每个节点知道其被指定的网内(netword-wide)独特节点ID,从而每当有呼叫时,可以将该节点ID与传统的设置信息一起传送。该节点ID可以嵌入在编号计划(numbering plan)中。
步骤40是管理中间节点的功能,该中间节点用于激活CFMR R业务,以便存储必要信息,并监视反向上的D信道有无呼叫转移请求。下面参照步骤43,详细说明CFMR R业务的其他细节。
在步骤42中管理两个本地表,以便提供信息,用于在启动转移路径的多个可能的节点之中进行选择。“情况事件(case event)”表(图5)是根据转移或始发节点上的路由重选确定算法(Rerouting at Forwarding orOriginating Node Determination Algorithm)的结果所采取的行动。“控制”表(图3)用于存储选择数据。
在步骤43中,业务被调用。在激活至远地站点的呼叫转移的用户的节点上调用CFMR S。当来话到达被叫站点时,在被叫节点上自动调用该业务。在路由重选转换开关上提供CFMR R,在该路由重选转换开关上,中间节点(即汇接/网关节点)按中继线群激活(active on a per-trunk-group basis)。中继线群可以被管理为CFMR_R_active(CFMR_R激活),或者被管理为CFMR_R_inactive(CRMR_R未激活)。根据相关的中继线群被管理的方式的不同,可以在中间节点上自动调用该业务。如果中继线群被管理为未激活,则中间节点将不保存下次路由重选所需的数据,或监视中间节点的D信道,这样,任何转移请求消息都可以通过该节点,以便由呼叫路径上的前一节点处理。
图3是CFMR控制表44的一种实现的示意图。第一栏46标识可选的输入中继线群指定。为了灵活性和可替换路由,对于一个节点ID/数字串(digitstring),可以指定多于一个的中继线群。在第二栏48中,标识节点ID。网络中的每个节点ID必须具有一个表项及其逻辑边界号。也可以输入数字串(例如全部或部分公用号)。这里推荐将编号计划区域或位置码用作节点的节点ID,因为可能有必要将主叫方号、转移号、和转移到号与节点ID相关联。例如,在美国,节点ID可以是区域码加基于特定用户的DID号的局码,例如407997。然而,在建立节点ID时也可以采用其他技术。
控制表44的第三栏50标识逻辑边界号。如上所述,同一地理区域内和/或同一网络内的节点被分组为逻辑边界。
本地节点(home node)指示栏52标识存储控制表44的节点。作为提供栏52的替代,可以从本地数据库中的其他位置导出本地节点。
转接(transit)/网关节点ID栏54是标识转移节点的字段,该转移节点用于要从特定中间节点、如网关节点或转接(即“汇接(tandem)”)节点重选路由的呼叫。被指定的中间节点必须在呼叫路径内。即,被标识的节点必须是用于从始发节点到被叫节点的设置连接的多个节点中的一个。
当客户网络要求具有指定的数字码型匹配的来话在特定中间节点被重选路由时,图3的控制表44可以用于存储公用网数字串码型(public networkdigit string patterns)如节点ID。控制表不一定要采用图3所示的配置,因为采用其他实现也可获得可以接受的结果。信息最好驻留在被叫节点。这样,CFMR S将驻留在具有用户的每个节点。然而,可以在网关实现,而不在每个节点即PTN/X实现。在网关上存储信息可以降低管理的复杂性,但是会妨碍至目的节点的最佳转移路径的选择。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可以在每天的指定时间期间或在一周的指定天期间,管理第二CFMR控制表,以取代第一表。例如,可以在非峰值时段使用第二控制表。
管理CFMR控制表的步骤42至少是建立在启动转移路径的多个节点之间进行选择所用的准则的操作的一部分。通常,被建立的准则的目的是尽量减少用于将主叫方连接到被转移方的链路。这可以节省中继线设施,并降低业务负荷。在建立准则时可以或必须考虑其他因素。例如,特定节点可能不支持呼叫转移,所以该节点必须从节点的选择中剔除。另一个因素是链路上的业务量。如果链路特别忙,则最好选择一个较长、但是不太忙的转移路径。
图4示出管理要转移的特定呼叫所遵循的顺序。在步骤56,确定是否已调用呼叫转移,而该转移是至远离被提供业务的用户、即被叫节点的一个地址的转移。步骤57确定用户是否授权呼叫转移。如果任一个确定结果为“否”,则呼叫转移业务不采取任何行动。如果为“是”,则在步骤58确定主叫方的节点ID。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从例如图3所示的控制表44中查找主叫方ID,来实现该步骤。节点ID可以从专用主叫方的号码中导出,或从来自始发节点的呼叫设置消息中获得。
在步骤60,确定是否选择一个用于启动至目的节点的转移路径的汇接/网关节点。这里也使用了控制表44。如果控制表指定了一个网关节点,用于从步骤58识别的节点转移呼叫,则在步骤62,从被叫节点向指定的网关节点传送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载有激活呼叫路由重选的网关节点的标识。或者,可以指定呼叫路径上的非网关中间节点。即,指定的中间节点不必是网关节点。
当管理者指定一个如CFMR控制表44所示的、用于呼叫路由重选的中间节点ID时,则对于指定的中继线群,该被指定的节点应该被管理为CFMR R active。如果没有这样做,则转移请求消息对指定的节点将是透明的。
在步骤64,指定的中间节点响应来自被叫节点的请求消息,启动转移路径。如果中间节点被设置为CFMR R active,则它至少保存了从始发节点传送到被叫节点的设置信息。因此,中间节点将知道始发节点的节点ID。
转移请求包括发送到目的节点的SETUP(设置)消息中的改发及改发名和号(redirecting and redirection name and number)。被选的中间节点依次完成至少四个功能。首先,响应转移请求,向被叫节点发送确认。第二,准备至目的节点的SETUP消息,使其包括被保存的SETUP信息和来自转移请求的改发及改发名和号。(注意:改发号ID可以包括呼叫转移的原因,如果被叫节点ID提供该信息的话。)第三,SETUP消息被发送到目的节点。第四,NOTIFY(通知)消息与呼叫转移、改发的指示和改发名和号一起,被发送到被叫节点。发送NOTIFY消息之后的各步骤将因具体因素而异,例如,如果在转移请求中指示了呼叫转移原因,则因呼叫转移原因而异。下面参照图6A和6B以及其后的附图描述可能的步骤。
仍旧参照图4,由于被叫节点不在主叫方和被转移到方之间的链路上,所以被叫节点通过断开指定的中间节点和被叫节点之间的链路来释放。这示于图4的步骤66,该步骤66为被叫节点和中间节点之间的呼叫拆线(callclearing)。
如果在步骤60没有指定用于启动转移路径的中间节点,则步骤68确定是使用始发节点、还是使用被叫节点来启动转移路径。步骤68可以通过使用图5的可管理的“情况事件”表70来实现。如果始发节点、被叫节点和目的节点都在同一逻辑边界内,则使用情况1。即,不是被叫节点来启动转移路径,而是将呼叫“抛回(throw back)”到始发节点,而被叫节点退出过程。这在图4的步骤72要求转移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被从被叫节点发送到始发节点。被叫节点可以在步骤74被断开,尽量减少连接双方时调用的链路数。
在情况2,如果被叫节点和目的节点在同一LB内,而始发节点在另一个LB内,则呼叫被“转移切换(foward switched)”。即,在步骤68选择被叫节点,在步骤76由被叫节点启动转移路径。由于主叫方和被转移到方之间的连接包括主叫路径和转移路径,所以被叫节点保持连接。
在情况3,始发节点和被叫节点在同一LB内,而目的节点在另一个LB内。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72将请求消息传送到始发节点,在步骤73始发节点启动转移路径,在步骤74断开被叫节点。
在情况4,所有的节点都在不同的LB内。呼叫事件表指示,将提供步骤76中的转移切换。但是,这并不是关键的。
最后,在情况5,始发节点和目的节点在同一LB内,而被叫节点在另一个LB内。接着是步骤72、73和74,用于抛回呼叫,并从该过程退出被叫节点。
图6A和6B示出被设置为CFMR_R_active的中间节点所遵循的顺序。在步骤11,确定是否在中间节点调用路由重选。如果为激活,则需要步骤13来确认主叫方允许转移该呼叫,因为如果不能转移该呼叫,则没有理由将SETUP消息保存到存储器中,或监视D信道有无呼叫转移请求。
当步骤11和13为“是”,则在步骤15保存SETUP消息的全部内容,以用于呼叫引用(call reference)。然后,步骤17要求监视后向(来自被叫节点)D信道,以检测用于呼叫转移的转移请求。如果在步骤19接收到CONNect(连接)消息,则该呼叫不进行转移,所以可以在步骤21释放存储器。然后在步骤23停止监视,并恢复消息的透明传送的正常汇接操作。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25检测到转移请求,则在步骤27确定是否对该请求作出反应。步骤27的确定包括:把要执行转移的节点的指定的节点ID与正在执行图6A和6B的步骤的中间节点的节点ID进行比较。如果两个节点ID不同,则在步骤21释放存储器,在步骤23停止监视,并恢复传送消息的正常汇接操作。当两个节点ID的值相等,则在步骤29将对请求的确认发送到被叫节点。在步骤31,如果存在改发和改发号以及呼叫转移原因,则将其附加到保存的设置信息上,然后发送到目的节点。被附加的信息是先前从请求消息中的被叫节点接收的。
在步骤33,确定发生何种转移会导致下面发生哪些步骤。当呼叫转移原因是无条件呼叫转移(即立即、忙、全部)时,或者当呼叫转移原因未知时,步骤35拆除(clear)至被叫节点的连接,并将B信道连接从始发节点切换到目的节点的发送和接收路径。在步骤37,NOTIFY消息被发送到始发节点,以通知其已发生呼叫转移,并识别改发和改发号。在从目的节点接收到CallPROCeeding(呼叫进行)消息或SETUP ACK(设置确认)(重叠模式)后,则步骤39返回汇接操作,并且可以从存储器中释放保存的设置信息。
当在步骤33确定呼叫转移原因是“延迟的呼叫转移(delayed callforwarding)”(例如,无应答呼叫转移(CF no reply)),则将NOTIFY消息发送到始发节点,以通知其已发生呼叫转移,并识别改发和改发号。这在步骤41执行。被叫节点和目的节点同时被报警,但在始发节点的主叫用户聆听来自被叫节点的回铃。在步骤45,将呼叫传给应答的第一节点。步骤47确定应答节点是哪个。当应答节点是目的节点时,被叫节点的发送和接收路径被切换到至目的节点的连接,并拆除至被叫节点的连接。另一方面,当应答方是被叫节点时,拆除至目的节点的连接。步骤33的两个动作都导致执行步骤21,其中在步骤23停止监视并恢复消息的透明传送的正常的汇接操作。
现在参照图7,来更详细地描述如何选择中间节点、即汇接/网关节点来作为启动转移路径的节点。为了使中间节点进行路由重选,(1)CFMR_R_active必须被指定给输入和输出中继线群,并且(2)原始呼叫设置信息必须被保存在中间节点,以及(3)必须从被叫节点接收包括中间节点的节点ID的转移请求消息。该请求也指定改发名和号以及目的节点。在优选实施例中,在这三个要求之一不满足时,转移请求消息对中间节点是透明的。只有同意进行呼叫转移路由重选的节点用ACK消息响应。由于在中间节点保存原始呼叫设置信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存储器等交换资源,通常不在每个中间节点和为每个中继线群使用该功能。该功能应该被仔细管理。
例如,如果在逻辑边界80内的圣克拉拉(Santa Clara)节点78始发呼叫,并指向逻辑边界84内的慕尼黑节点82,则呼叫将通过节点86、88、90和92汇接。在本例中,最好在波卡(Boca)节点90和第一慕尼黑节点92保存原始呼叫设置信息,因为这两个节点是提供最有效的呼叫路由重选的网关节点。如果作为第二慕尼黑节点82的用户的被叫方标识了根特节点94的地址作为转移呼叫的地址,则通过启动始自慕尼黑网关92的转移路径来使呼叫路由重选最优化。然后可以释放至第二慕尼黑节点82的被叫地址的连接。另一方面,如果目的地址标识为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节点96,则波卡网关节点90可能被选作用于启动转移路径的节点。这样,对于从圣克拉拉节点78到第二慕尼黑节点82的呼叫路径,应该为网关节点90和92在输出中继线群(即从波卡到慕尼黑和从慕尼黑到波卡)和适当的输入中继线群上指定CFMR_R_active,这由网络管理者决定。
按中继线群指定CFMR_R_active/inactive指示符(indicator)。可以向输入和输出中继线群指定该指示符。检查以确定设置消息是否应该被保存的过程必须意识到相关的节点是否是用于特定呼叫的汇接/网关节点。是否保存设置消息是通过检查CFMR_R_active/inactive的指定来确定的。然而,激活/未激活状态的检查不影响协议。
从主叫方的节点来看,呼叫转移通知好象是节点内转移(intra-nodalforward)。主叫方基本上意识不到路由重选的类型,尽管该信息可从NOTIFY消息中获得。网络管理者可以配置一组用户或多个组,给其指定的最小费用路由(least cost routing,LCR)授权,以便在始发节点使用特定的输出中继线群,而该节点上的其他用户被排除在访问之外。然后网络管理者可以管理相关的特定的中间节点输入中继线群,使其为CFMR_R_active,以便允许用户的访问被以不同于其他人的方式被重选路由。
图8和9示出当呼叫转移导致网关节点98上的路由重选时的消息流的一个例子。始发节点是第一网络102中的一个PTN/X 100。被叫节点104在第二网络106中。设置消息被从始发节点传送到网关节点,网关节点再将设置消息传递给被叫节点104。至少将设置消息的有些信息保存在网关节点中。如果调用无条件呼叫转移(call forwarding unconditional,CFU)/遇忙呼叫转移(call forwarding busy,CFB),则转移管理可以指定网关节点98作为启动至目的节点108的转移路径的节点,该目的节点108在第二网络106内。
被叫节点104将第一FACILITY(性能)消息传送到网关节点98以调用呼叫转移。该第一FACILITY消息是请求消息。作为响应,网关节点(1)将第二FACILITY消息发送到被叫节点,以便确认第一FACILITY消息的接收,以及(2)将NOTIFY消息传送到始发节点100。
然后网关节点98执行呼叫转移。设置消息被从网关节点98发送到目的节点108。如本领域所熟知的,ALERTING(提醒)消息和CONNECT消息被通过网关节点从目的节点传送到始发节点。DISCONNECT(断开)被从网关节点传送到被叫节点104,以便断开至被叫节点的链路。
提供图8和9的消息发送(message forwarding)的主要功能部件示于图10。在网关节点98上将来自始发节点100的SETUP消息接收到存储器110。存储至少有些设置信息。汇接操作部件112将设置消息传递给被叫节点104。使用操作模块113和114的部件,在被叫节点104和中间路由重选节点98之间交换FACILITY消息。
在中间节点98中,如果中间节点同意进行呼叫转移,则接收请求部件115接收呼叫转移请求,并触发ACKnowledgement部件116。然后,中间节点的设置新路径(setup-new-path)部件117根据存储器部件110中存储的设置信息以及从来自被叫节点104的FACILITY请求中接收的改发和改发信息,为被转移到的用户119产生SETUP消息。由被叫节点的抛回到中间节点(throwback-to-intermediate)部件123使用参照图3和图5所述的类型的控制表44和情况事件表70,来建立并传送FACILITY请求。
在从目的节点108接收到第一后向端至端(end-to-end)消息(这种消息通常包括ALERT和/或CONNect消息,但是也可以是FACILITY、NOTIFY、Progress and DISConnect(前进和断开)消息)后,中间节点98拆除至被叫节点104的连接,并透明地传送从始发节点100和目的节点108发送和接收的消息。
虽然在图10中未示出,四个节点98、100、104和108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具有四个在图中用CFMR_O、CFMR_R、CFMR_S和CFMR_F部件标识的操作模块113、114、15和127。始发节点100的CFMR_O操作模块113包括接收请求部件129、ACKnowledge请求部件131、以及设置新路径部件133。该操作模块与CFMR_R操作模块114相同,以便支持与被叫节点104的合适部件135进行的抛回到始发节点(throwback-to-originating-node)信号交换。类似地,CFMR_R模块中的设置新路径部件121被用于当控制和情况事件表70和44指定被叫节点作为启动转移路径的节点时,在被叫节点转移切换该呼叫。
图11和12示出非网关节点的中间节点被选择来启动转移路径时的消息流的例子。始发节点120在第一网络122中,而被叫节点124在第二网络126中。两个网络之间的通信通过网关节点128来建立。如图10所示,设置消息透明地通过网关节点,即网关节点不存储设置信息。网关节点对呼叫为CFMR_R_inactive。
除网关节点128外,汇接节点130是基于选择准则的呼叫路径上的中间节点,汇接节点130被选择用来形成至目的节点134的转移路径132。这样,合适的设置信息已经被存储在汇接节点130,允许汇接节点建立用于至目的节点134的传送的设置消息。在目的节点和始发节点120之间交换合适的ALERT和CONNECT消息。然后可以将DISCONNECT消息发送到被叫节点124以释放被叫节点。

Claims (10)

1、一种管理至目的节点(108;134)的呼叫转移的方法,其中在被叫节点(104;124)通过呼叫路径从始发节点(100;120)接收所述将被转移的呼叫,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准则(42和70),用于从转移指向所述被叫节点的呼叫的节点之间的多个可能的链路中进行选择;
根据所述准则,确定(60)是否选择从所述始发节点至所述被叫节点的所述呼叫路径上的中间节点(98;128)用于启动至所述目的节点的转移路径;
如果选择所述中间节点用于启动转移路径,则向所述中间节点传送(62)请求,以启动至所述目的节点的所述转移路径;
如果未选择所述中间节点,则使用所述准则来选择,是从所述始发节点启动(64)所述转移路径,还是从所述被叫节点启动所述转移路径;以及
(a)如果选择了所述始发节点,则向所述始发节点传送(72)请求,以启动所述转移路径;和
(b)如果选择了所述被叫节点,则从所述被叫节点启动(76)所述转移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在所述被叫节点(104;124)确定(13;57)是否允许对所述呼叫进行呼叫转移,包括根据从所述始发节点(100;120)接收的有关呼叫转移业务是否允许的设置信息来进行所述确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当在所述中间节点上已激活呼叫转移路由重选、并且已确定(13;57)所述呼叫允许呼叫转移业务时,由所述中间节点(98;128)监视(17)D信道。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当所述中间节点启动至所述目的节点(108;134)的所述转移路径时,断开(66)从所述中间节点(98;128)至所述被叫节点(104;124)的链路。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建立所述准则(42和70)的所述步骤包括提供地理基础,用于从所述转移呼叫的多个可能的链路中进行选择,所述被叫节点(104;124)是第一节点组(106;126)中的一个节点,所述第一节点组连接到其他节点组(102;12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使用所述准则(42和70)选择所述转移路径的多个步骤包括:确定所述目的节点(108;134)与所述始发节点(100;120)和所述被叫节点(104;124)中的一个是否在同一节点组内。
7、一种用于管理至目的节点的呼叫转移的系统,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准则(44和70),所述准则用于当来自始发节点(100)的呼叫将被从被叫节点(104)转移到目的节点(108)时,从远地节点之间的可能的链路中进行选择;
选择器(125),响应所述被存储的准则,用于在所述始发节点、所述被叫节点、和转移呼叫的呼叫路径上的一个中间节点(112)中进行选择,其中所述选择指定一个用于启动至所述目的节点的转移路径的节点;
请求和响应电路(123和135),与所述选择器在工作上结合,用于向所述始发和中间节点中的至少一个传送请求消息以启动所述转移路径,当所述选择器指定所述始发和中间节点中的一个时,所述请求和响应电路响应所述选择器;以及
转移电路(121),响应所述选择器,用于当所述选择器指定所述被叫节点时,启动从所述被叫节点到所述目的节点的转移路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存储器、所述选择器(125)、所述请求和响应电路(123和135)以及所述转移电路(121)在所述被叫节点(104)互连。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目的节点(108)在第一相关节点组(106)内,所述相关节点组连接到多个其他相关节点组(102)。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组(102和106)通过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连接。
CN97192446A 1996-02-23 1997-02-11 呼叫转移受管路由重选 Expired - Lifetime CN111748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8/606,260 1996-02-23
US08/606,260 US5892819A (en) 1996-02-23 1996-02-23 Call forward managed rerout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16201A true CN1216201A (zh) 1999-05-05
CN1117489C CN1117489C (zh) 2003-08-06

Family

ID=24427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92446A Expired - Lifetime CN1117489C (zh) 1996-02-23 1997-02-11 呼叫转移受管路由重选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5892819A (zh)
EP (1) EP0882368B1 (zh)
JP (1) JP3131227B2 (zh)
CN (1) CN1117489C (zh)
CA (1) CA2247462C (zh)
DE (1) DE69731372T2 (zh)
WO (1) WO19970314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11188B (en) * 1996-03-11 2000-02-16 Mitel Corp Call rout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104701A (en) * 1996-12-13 2000-08-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a least cost routing function for data communications between end users in a multi-network environment
US6144671A (en) * 1997-03-04 2000-11-07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Call redirection methods in a packet bas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DE19743361C2 (de) * 1997-09-30 2001-02-01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Leitwegsuche in Telekommunikationsnetzen
US6044141A (en) * 1997-10-10 2000-03-28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virtual agents for telephony services
DE19804056B4 (de) * 1998-02-03 2007-08-02 T-Mobile Deutschland Gmbh Verfahren zur kostengünstigen Vermittlung von Telekommunikationsverbindungen innerhalb öffentlicher Telekommunikationsnetze
US6728771B2 (en) * 1998-03-20 2004-04-27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c. Generic transport option for transporting messages in relay or broadcast mode via combinations of ISDN B-channels or D-channels
JP4282037B2 (ja) * 1998-04-13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リモートで指示された転送設定を自動的に設定可能な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7194078B2 (en) * 1998-05-28 2007-03-20 Siemens Communications, Inc. Network redirection control routing
FI107980B (fi) * 1998-12-31 2001-10-31 Nokia Networks Oy Yhdyskäytävätukisolmun valinnan ohjaaminen
US6463145B1 (en) * 1999-01-29 2002-10-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mputer-implemented call forwarding options and methods therefor in a unified messaging system
US7171221B1 (en) 1999-12-20 2007-01-30 Cingular Wirelesss Ii,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transferring a call from a first telephone to a designated telephone in close proximity
US20040249621A1 (en) * 2003-04-30 2004-12-09 Alicherry Mansoor Ali Khan Network design utilizing integrated planning and configuration
US7466688B2 (en) * 2003-09-05 2008-12-16 Alcatel-Lucent Usa Inc. Routing and design in K-shared network
US9154402B2 (en) * 2005-07-08 2015-10-0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i,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gateway selection in inter-region communication on IP networks
US7589671B2 (en) * 2006-08-25 2009-09-15 Trimble Navigation Limited GPS node locator using an intermediate node location for determining location of a remote node
US20080068262A1 (en) * 2006-08-25 2008-03-20 Peter Van Wyck Loomis Remote node providing GPS signal samples for GPS positioning over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0505901C (zh) * 2006-10-27 2009-06-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的呼叫处理方法
US7551126B2 (en) * 2007-03-08 2009-06-23 Trimble Navigation Limited GNSS sample processor for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of an event
US7719467B2 (en) 2007-03-08 2010-05-18 Trimble Navigation Limited Digital camera with GNSS picture location determination
US9078078B1 (en) 2011-09-15 2015-07-07 Google Inc. Call forwarding methods and systems
CN104243288B (zh) * 2014-09-30 2015-12-0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US9871884B2 (en) 2014-09-30 2018-01-16 Xiaomi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messag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23273A (en) * 1985-09-25 1988-02-02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mpany, At&T Bell Laboratories Discretionary call forwarding
US4893336A (en) * 1987-12-17 1990-01-09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mpany, At&T Bell Laboratories Call forwarding arrangement
JPH0775371B2 (ja) * 1988-07-13 1995-08-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交換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呼転送登録方式
US5023868A (en) * 1988-12-29 1991-06-11 At&T Bell Laboratories Automated call handling apparatus
US5255315A (en) * 1991-04-24 1993-10-19 At&T Bell Laboratories Method of rerouting telecommunications traffic
US5377262A (en) * 1991-12-30 1994-12-27 At&T Corp. Telecommunication switching system having adaptive routing switching nodes
US5416834A (en) * 1991-12-30 1995-05-16 At&T Corp. Redirection of calls by 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5390242A (en) * 1991-12-30 1995-02-14 At&T Corp. Rerouting in a distributed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JP3198351B2 (ja) * 1992-04-24 2001-08-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着信転送制御方法
US5649004A (en) * 1992-04-28 1997-07-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vate branch exchange
JPH07307799A (ja) * 1994-03-17 1995-11-21 Fujitsu Ltd 通信装置の登録方法、登録機能付きサービス制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該通信システム内に設ける交換機およびサービス制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5790638A (en) * 1996-06-07 1998-08-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ignaling in call transfer calling operations to control the initiation of secondary number telephone service featur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1997031493A1 (en) 1997-08-28
CA2247462C (en) 2002-04-09
CA2247462A1 (en) 1997-08-28
DE69731372D1 (de) 2004-12-02
EP0882368A1 (en) 1998-12-09
DE69731372T2 (de) 2005-12-01
JPH11505099A (ja) 1999-05-11
US5892819A (en) 1999-04-06
CN1117489C (zh) 2003-08-06
JP3131227B2 (ja) 2001-01-31
EP0882368B1 (en) 2004-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489C (zh) 呼叫转移受管路由重选
CN1043284C (zh) 一种建立连接的方法
RU2157595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телесвязи с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ым пунктом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ов
US7724671B2 (en) Architecture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CA2193151C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establishing call connection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ing a virtual transport server
AU679438B2 (en) A person paging method
CA2220790C (en) Automatic learning of network routing using random routes
CN1131622C (zh) 电信控制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112344A (zh) 可逆呼叫的自动呼叫分配器
CN1084001A (zh) 电信网络的网络结构和信令规约
US5553128A (en) Control of call forwarding by a target telephone
CN1287761A (zh) 电信系统中多呼叫的控制
SE526493C2 (sv) System och metod för hantering av tilläggsfunktioner vid förekomst av en proxyswitch i ett mobilt kommunikationsnät
US6836662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necting wireless handsets with wireline switches
CN1132430A (zh) 用于访问基于辅助单元功能的平台的辅助呼叫处理
CN1341329A (zh) 涉及到具有号码翻译的电信业务的电信系统和方法
EP0893928B1 (en) Method for mediation of traffic in an advanced intelligent network
US5917901A (en)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EP105456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enhanced services of an intelligent telephone network in a wireless environment
AU683392B2 (en) Call setup and service invocation in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6236721B1 (en) Method for route searching in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WO2000038401A1 (en) Connecting a telephone to a switch using a remote terminal
CN101335795B (zh) 一种转发信令的方法以及信令转接装置
KR100303642B1 (ko) 호 전환 시 경로최적화 방법
KR100205042B1 (ko) 분산구조 교환기에서 공통선신호 사용자부 발생 메시지 내부 처리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pplicant after: Siemens Busin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

Applicant before: Siemens Busin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SIEMENS BUSIN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TO: SIEMEN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