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9477C - 具有包交换通信网络的通信系统及运行这种通信系统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包交换通信网络的通信系统及运行这种通信系统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9477C
CN1199477C CNB018076475A CN01807647A CN1199477C CN 1199477 C CN1199477 C CN 1199477C CN B018076475 A CNB018076475 A CN B018076475A CN 01807647 A CN01807647 A CN 01807647A CN 1199477 C CN1199477 C CN 119947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signaling information
signaling
packet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8076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22499A (zh
Inventor
T·布鲁姆
P·克莱纳
U·克洛茨
R·克雷斯尼克
N·勒比格
I·洛曼斯基
W·青克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HMD Global Oy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422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224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947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947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016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exchanges
    • H04Q3/0025Provisions for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93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signalling arrangements i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带有包交换通信网络的通信系统(10)以及运行这种通信系统(10)的方法。至少一个用户(20、22)与包交换通信网络(26)连接。线路交换通信网络(24)的网络元(12)借助于接口单元(14)与包交换通信网络(26)连接。并且在网络元(12)与用户(20、22)之间传输第一信令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令信息与线路交换通信网络(24)的信令标准相应。

Description

具有包交换通信网络的通信系统及运行这种通信系统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包交换通信网络的通信系统,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用户与一个包交换通信网络连接。本发明还涉及运行这种通信系统的方法。
有各种通信网络,例如,用于传输语音、视频数据和其它数据。通过这些通信网络的不同使用可能,针对每个这样的通信网络开发了各种业务及功能特征。常规的语音传输通信网络一般地是线路交换网络,而其它数据的传输通信网络普遍是包交换通信网络,例如局域计算机网络(局域网;LAN)或者互联网。但是当前这两种网都提供语音业务、数据业务和视频业务。从而,例如,用户可以经包交换通信网络与线路交换通信网络连接。补充的业务(Supplementary Service),例如,那些在线路交换通信网络中发送的呼叫接收、三方会议、大型会议、维持、费用信息显示、封闭的用户组、呼叫号码识别、占线自动回叫、无应答时自动回叫、呼叫禁止、等待消息显示及呼叫转接等等也可以部分地用于包交换通信网络中。为此,例如由国际电信同盟电信标准部门推荐(ITU-T推荐)的基于H.323的系列中为包交换通信网络规定了标准。属于这些标准的特别有H.323、H.225和H.450。
还公知一种用于补充业务的H.323结构,用这种结构可以使线路交换和包交换通信网络之间协同工作。例如公知的,与使用信道相关的用于激活、去激活、请求和控制线路交换通信网络中业务和功能特征的信令消息,可以导出线路交换通信网络中使用的信令包。优选地,在线路交换通信网络中使用在IUT-标准Q.931和Q.932中定义的所谓DSS1信息。在包交换通信网络中,特别是在互联网中,为了传输信令包优选地使用标准化的H.225信令协议。需要使用应用信道相关的信令信息的业务和功能特征,例如,有呼叫接收、三方会议、大型会议、维持、费用信息显示、封闭的用户组和呼叫号码识别业务。对于状态询问以及业务特征的激活和去激活,如呼叫转接、占线自动回叫、无应答时自动回叫,及等待消息显示需要与应用连接无关以及与应用信道无关的信令。
对于根据H.323标准的语音传输规定和定义了例如终端、网关、关守(gatekeeper)等部件。终端是与包交换通信网络连接的端接装置。对包交换通信网络,用户需要用其终端装置申请或登录。网关起用于包交换通信网络与线路交换通信网络之间转换数据协议的接口作用。关守用作管理和控制根据H.323标准的包交换通信网络的用户业务和网络容量。在关守中还进行包交换通信网络中到达呼叫的寻址。每个用户在包交换通信网络中有一个地址。由呼叫用户选取的电话号码被关守转换成被呼叫用户的地址。从而,可以用H.323标准在互联网或者说基于互联网协议的网络中传输电话呼叫。
大的包交换网络为多名不在或者不总是在同一办公室中工作的工作人员借助网络使用同样功能提供了可能性。这在工作人员流动性大或者居家办公的的情况下特别有意义。这些工作人员连接外部数据网络,例如互联网。通过这种外部数据网络,例如互联网,这些工作人员可以访问公司的内部数据网,例如企业网,以及访问公司的通信网络,例如语音网络。为了提高联系效率,特别地把例如为一个部门或者一个项目工作的工作人员编成组,例如编成所谓的CENTREX组。CENTREX是一种利用电信网络的网络节点提供的特殊业务。借助于CENTREX可以对接入的用户的一部分,例如所述部门或者项目的工作人员提供与自动交换分机的功能相应的功能,尽管他们不全都接在同一个自动交换分机上。但是借助于CENTREX业务可以使对组内一名工作人员的到达呼叫,对于另一个预设的用户而言同样是可见的和可访问的。CENTREX业务还可能预设团队呼叫或者呼叫接收。在这种情况下,对该组的用户连接端口的到达呼叫产生一个向该组内预设的其它用户连接端口传递的通告。该组内的每个用户都可以接收此呼叫。组内的每个用户还可以接收系统中停留的呼叫。CENTREX组的用户还可以有所有用户连接端口都可以使用的公共电话号码簿。然而,在现有技术中,CENTREX业务和其它语音连接中公知的业务,例如三方会议、呼叫转接、呼叫重现、插接、通知业务和私人电话号码簿等等只能使用线路交换通信网络。根据H.323/H.450标准,这些语音连接业务不能得到包交换通信网络支持或者不能在相同的范围得到支持。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向包交换通信网络的用户提供线路交换通信网络的业务和功能特征的包交换通信网络的电信系统,以及运行这种通信系统的方法。
对于电信系统,所述的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解决。对于运行这种电信系统的方法,所述的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9的特征解决。本发明的有利的扩展由从属权利要求指出。
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电信系统可以把线路交换的通信网络网络元的信令信息传送给包交换的通信网络的第一用户。由此达到,可以向该用户提供廉价的业务和功能特征,例如由ISDN公知的通信网络业务和功能特征。所述网络元是例如与接口单元连接的常规交换中心。所述网络元管理用户,并且为所述第一用户实行用户信令以建立连接和提供业务及功能特征。这是用与对连接在普通的网络元上的常规的用户所用的相同的方式进行的。
由接口单元向包交换通信网络传送的信令信息借助于包交换通信网络在接口单元与第一用户之间传输。从而把所述网络元的信令信息直接向所述第一用户输送。这样可以在所述网络元与第一用户之间交换信令信息,而不由于包交换通信网络的信令可能性限制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信令。从而那些仅能用包交换通信网络进行用户信令的其它用户不能够得到的业务和功能特征也能够用所述网络元对所述第一用户提供了。从而第一用户可以使用所有通信网络的一般业务和功能特征,例如所有ISDN业务和功能特征。第一用户不必因此放弃普通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的通信功能和通信质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扩展,第一信令信息相应于DSS1信令协议。借助于DSS1信令协议,可以把流行且可靠的信令协议也用于包交换通信网络中的所述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扩展中,第一信令信息借助于接口单元转换成第二信令信息,并且作为第二信令信息在接口单元和第一用户之间传输。由此达到,可以将网络元的信令信息转换成包交换通信网络的信令信息,也就是,在包交换通信网络中有相应的等效信令信息,网络元的信令信息也可以借助于包交换通信网络的信令系统进行传输,或者说,借助于所述信令信息通过包交换网络实现。
如果第二信令功能与H.323/H.450信令协议相应是有利的。由此达到,可以利用包交换通信网络的经过验证的信令协议用于语音连接和电信连接。由此还可以通过包交换通信网络的信号系统为第一用户提供业务和功能特征,例如,以建立对包交换通信网络的第二用户的语音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扩展,第二信令信息相应于SIP信令协议。所述SIP信令协议也是像H.3423/H.450信令协议那样,用于为包交换网络用户信令和提供业务及功能特征。从而,如果该第一用户与具有SIP信令协议的包交换通信网络连接,也可以借助于网络元进行该第一用户的用户信令。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借助于包交换通信网络的信令包传输第二信令信息。第一信令信息用该信令包的不含第二信令信息的数据段传输。由此达到,用包交换通信网络的现有传输手段传输第一信令信息,而不必增加包交换通信网络的传输容量。此外处理所述信令信息只需要分析和处理一种信令包。
根据另一个扩展,借助于第一信令信号为第一用户至少提供一种不能通过第二信令信息得到的业务和/或功能特征。在此,所述业务和/或功能特征含有:例如:呼叫接收、呼叫转接、用户相关的振铃、三方会议、大型会议、维持、费用信息显示、封闭的用户组、私人电话号码簿、呼叫号码识别、占线自动回叫、无应答时的自动回叫、呼叫禁止、等待消息显示和/或呼叫转接等等。由此达到,至少可以为用户提供一种用包交换通信网络的普通用户信令得不到的业务和/或功能特征。借助于第一信令信息可以为第一用户提所述供网络元支持的全部业务和功能特征。通过能够使用这些公知的业务和功能特征第一用户有较高的通信便利以及较高的通信质量。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借助于包交换通信网络按隧道原则在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传输第一信令信息,其中,第一信令信息也直接地在两个包交换通信网络的用户之间交换。由此,可以对这些包交换通信网络的用户在两个用户之间连接或者信令提供附加的业务和功能特征。从而用户信令不必仅通过所述网络元进行。
在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连接时利用网络元传输应用数据,换言之,经网络元传送应用数据。由此达到所述网络元可以为业务和功能特征提供还与应用数据相关的功能。此外,由此还达到网络元可以监测第一和第二用户之间的连接质量。从而可以监测例如音质或者通知。例如对于多个用户之间的会议这是有意义的,因为在接通会议电路前就可以向这些用户送交提示通知和等候通知了。由于通过网络元监测应用数据传输质量,在没有超出最低请求的情况下,例如包网络或者用户连接端口过载造成的最低请求情况下,还可以中断用户之间的连接。第一用户可以通过经网络元进行的应用连接建立与接在该网络元上的线路交换通信网络的用户的连接。
在另一个有利的扩展中,利用包交换通信网络直接在用户之间传输该包交换通信网络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之间的应用数据。由此,把网络元与用户之间传输的数据限于用于传输信令信息的数据。借助于该网络元可以在用户之间建立相当多的连接,因为同时可建立的连接数量不再与应用数据收益相关以及与网络元能够提供的连接线路相关。如果网络元只用于包交换通信网络的用户信令,从而用不着把包交换通信网络的应用数据转换成线路交换通信网络的应用数据所需要的部件,也就是不需要所谓的媒介网关。
第一用户可以在第一网络元中承担总机的功能或者分机的功能。从而可以通过该网络元象现有技术的线路交换通信网络的用户那样管理第一用户。从而可以对这种用户把通常的业务和功能特征编制到该网络元的数据库中。从而可以把所述用户作为具有ISDN基线或者具有宽带ISDN连接端口的用户管理。所述ISDN连接端口可以是点对点结构的ISDN连接端口,也可以是点对多点结构的ISDN连接端口。从而达到,也能够为了包交换通信网络用户的用户信令,把不同结构变型分配给设在不同结构的网络元的数据库内的用户连接端口,
如果包交换通信网络是基于互联网协议的数据网,并且用户是IP终端,这也是有利的。由于基于互联网协议的网络,例如互联网或者局域网(LAN)的广泛使用,借助于所述网络元,能够为众多而遥远的请求用户进行用户信令。利用这样的电信系统,还能够在一个包交换通信网络中同时为用户提供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这里,基于互联网协议的通信网络的用户是也处理第一信令信息的IP终端。
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9特征的方法达到,用线路交换通信网络的网络元为包交换通信网络的第一用户提供线路交换通信网络中通行的,但是不受普通包交换通信网络支持的业务和/或功能特征。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可以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中了解。附图中:
图1借助于交换中心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之间建立连接的信令的方框图,
图2在用户A和用户B之间建立有效连接时由用户B进行功能特征“维持”用信令的方框图,
图3用户B向另一个用户C建立呼叫的信令方框图,
图4表示功能特征“呼叫转达”的信令的方框图,其中用户B把对用户C的呼叫向用户A转达,而
图5是交换功能特征“名称显示”的信令信息的方框图。
图1中示出一种电信系统10,具有交换中心12、包控制单元14、媒介网关16、媒介网关18、第一用户20和第二用户22。媒介网关16、18起线路交换通信网络24和包交换通信网络26之间的应用数据接口的作用。所述包交换通信网络是基于互联网协议的数据网,例如互联网,并且称为IP网。在IP网26中使用H.323/H.450信令标准进行用户信令。交换中心12用DDS1信令协议进行用户信令。
包控制单元14起线路交换通信网络24与IP网26之间信令信息接口的作用。包控制单元14把路线交换通信网络24的信令信息转换成IP网26的信令信息,反之亦然。具有IP终端的第一用户20向具有IP终端的第二用户22建立呼叫。为此,第一用户20产生第一H.323建立信息S1,借助于IP网26的信令系统把第一H.323建立信息S1向包控制单元14传送。包控制单元14把第一H.323建立信息S1转换成第一DSS1建立信息S2,然后把它导向图中未示出的交换中心12的信息分配系统。交换中心12起线路交换通信网络24的网络元的作用。
交换中心12处理第一DSS1建立信息S2并且产生第二ISS1建立信息S3,把第二DSS1建立信息S3向包控制单元14传输以向第二用户22转接。包控制单元14把第二DSS1建立信息S3转换成第二H.323建立信息S4,第二H.323建立信息S4用IP网26向具有IP终端B的用户22传输。借助于该第二H.323建立信息S4把第一用户20的连接请求通知第二用户22。
如果第二用户22接受此呼叫,交换中心12就在第一用户20和第二用户22之间接通应用数据连接。借助于网关16和网关18可以进行IP网26与交换中心12之间的应用数据传输。借助于所述应用数据连接第一和第二用户20和22可以交换例如语音数据。从而如同直接连接在交换中心12上的两个常规用户那样,借助于交换中心12在第一用户20和第二用户22之间建立连接。从H.323信令信息向DSSI信令信息的变换,及反向的信令信息变换和借助于网关16、18的转换,对于两个接在所述交换中心上的常规用户之间的连接结构的种类和方式没有影响。
图2中第一用户20同样借助于从图1所知的安排与第二用户连接。图中同样的单元标以同样的标号。借助于交换中心12在第一用户20和第二用户22之间的连接对第二用户22使用“维持”功能特征,以中断对第一用户20的连接,并且把对第一用户的连接“暂停(parken)”。第二用户22产生根据DSS1信令协议的激活功能特征“维持”所需要的信令信息。所述信令信息由第二用户22嵌入IP网26的信令包的空数据段中并借助信令数据包S5向包控制单元14传输。信令数据包中的数据段也称为容器。包控制单元14对信令数据包提取ISS1信令信息S6并且向交换中心12递交。于是,交换中心12断开第一和第二用户20、22之间的连接。此外交换中心12还产生第二DSS1信令信息S7用于第一用户20的用户信令信息。该“维持”第二DSS1信令信息S7的作用是,通知第一用户20第二用户中断了连接。第二DSS1信令信息S7“维持”由包控制单元14嵌入IP网26的信令包的空数据段,并且作为信令包S8向第一用户20传输。第一用户20从信令包S8提取第二DSS1信令信息S7然后加以处理。
交换中心12借助于通告单元28向第一用户20传输为功能特征“维持”预设的通告的语音数据,由此通知第一用户20由第二用户22中断的连接会马上接通。所述通告的语音数据由媒介网关16转换成IP网26的包数据然后向第一用户20传输。交换中心12借助于交换中心12与第二用户22之间的连接向第二用户22传输由声音产生单元30产生的声音,例如空线信号。这种声音借助于网关18转换成IP网26的数据包并且向第二用户22传输。
图3中示出由图1和图2所知的安排和第三用户32。第三用户32作为线路交换通信网络24的常规用户接入交换中心13。在第二用户22利用维持功能中断了与第一用户20的连接后,还向第一用户传输作为语音数据的通告。第二用户22对第三用户32建立连接。为此第二用户22产生H.322建立信令信息S9,利用IP网26的信令系统把H.322建立信令信息S9向包控制单元14传输。
包控制单元14把H.322建立信令信息S9转换成DSS1建立信息S10。交换中心12基于DSS1建立信息S10产生第二DSS1建立信息S11,交换中心12把第二DSS1建立信息11向第三用户32传输。借助于该信令信息S11把第二用户22的连接请求通知第三用户32。如果第三用户32接受此呼叫,具体地说是例如值机人员拿起电话机话筒,交换中心12就在第二用户22和第三用户32之间接通应用连接。借助于所述应用数据第三用户可以通过交换中心12向媒介网关18传输语音数据。媒介网关18把该应用数据转换成IP网26的包数据,并且向第二用户22传输。反之第二用户22发出的语音数据借助于IP网26向媒介网关18传输,后者把该数据转换成线路交换通信网络24的语音数据,并且经接通了的交换中心连接向用户32传输。
图4示出根据图3的安排,其中表示了转接呼叫的信令信息。如图3中所述,激活了第二用户22和第三用户32之间的应用数据连接。第二用户22产生用于呼叫接收的DSS1信令信息S11。利用H.322信令信息包S12的一个数据段把DSS1信令信息S11向包控制单元14传输。所述传输用与图2中为维持信息用的相同技术方式进行。包控制单元14从所述数据段提取DSS1信令信息成为呼叫接收信息S13,并且把它传输给交换中心12。交换中心12产生第二DSS1信令信息S14呼叫接收信息,并向包控制单元14传输。包控制单元14把该第二发送信息S14送进H.323/信令包S15的空数据段中。
H.323信令包S15借助于IP网26由包控制单元14向第一用户20传输。从而向第一用户通知该呼叫接收。接着,交换中心12断开第二和第三用户22、23之间的连接以及第一用户20与通告单元28之间的连接,并且接通第一用户20与第三用户32之间的连接。第三用户32的应用数据,例如语音数据借助于交换中心12向网关16传输,网关16把该语音数据转换成IP网26的数据包,并且向第一用户20传输。以相反的方式,把第一用户20的应用数据借助于IP网26向网关16传输。网关16把该语音数据转换成线路交换通信网络的数据包,并且经通过交换中心12接通的连接向第三用户32传输。
用图1至图4的主题可以实现有重要功能特征的完整的呼叫传送。在现有技术中至今还不知能够为IP网26的用户20、22提供这样的功能特征。利用图1至图4所示的安排甚至还可以对线路交换通信网络的用户进行这样的呼叫接收,其中由用户20、22产生DSS1信令信息进行呼叫接收,然后借助IP网26传输。用H.323建立信令信息S1、S4进行连接建立。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尚不知道有这样的信令信息:借助之可以利用所有的、在IP网26中不存在能与之等效的业务和功能的、线路交换通信网络的业务和功能特征。在本发明中,把不能够转换成IP网26的H.323/H.450信令信息的中线路交换通信网络24的DSS1信号的发送信息作为在IP网26中使用的信令数据包的空数据段中的数据传输。DSS1信令信息也可以用独立的数据包在包控制单元14和相应的用户20、22之间传输。
在图1至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应用数据可以至少用图1所示的第一用户20和第二用户22之间的连接传输,并非一定经过交换中心12,而是可以直接利用IP网26进行应用数据交换。然而为了还能够建立与第三用户32的连接,却必须经过交换中心12进行至少第三用户32与第二用户22之间连接以及第三用户31与第一用户20之间连接的应用数据传输。
如果要实现向图中没有再示出IP网26的另一个用户转接,既可以完全不用经交换中心12的应用数据传输也可以不用媒介网关16、18。然而,在这种情况下IP网26的网络元却必须接管通告单元28和声音单元30的功能。从而有可能把通告单元和声音产生单元安装进用户22的IP终端中。借助于接收的信令信息可以产生和重放相应的声音和通告。此外还可以取消通告和声音,因为它们对于实现功能特征不是绝对需要的。
图2中的第二用户22借助于信令信息S6激活功能特征“维持”,并且交换中心12为第一用户20产生相应的信令信息S7并且把它向包控制单元14传送。这种操作信息同样也可以在信令数据包中的一个数据段中,作为DSS1信令信息从包控制单元14向用户B传输。然而还可以设想从性能上考虑不进行这样的应答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应答在第二用户22的IP终端中产生,或者说通过停用这样的操作信息抑制误答。用同样的方式可以扬弃对业务或者功能特征的功能并非必须的信令信息。
图5中示出第二实施例,其中交换中心12借助于包控制单元14进行第一用户20与第二用户22之间的用户信令。在此实施例中借助于IP网26把应用数据直接在第一用户20与第二用户22之间传输。在第一用户20想连接第二用户22时第一用户20产生H.323建立信息S15,借助于IP网26把该H.323建立信息S15向包控制单元14传输,包控制单元14把该H.323建立信息S15转换成DSS1建立信令信息S16并且把它向交换中心12传输.。
把第一用户20和第二用户22与图中未示的用户构成所谓的CENTREX组。这种CENTREX组的功能和意义已经在背景技术部分说明过了。在交换中心的数据库中存储有第一和第二用户的属性以及其在CENTREX组内的权限。用这种权限可以限制或者限止具体用户20、22使用业务或者功能特征。不论是对第一用户20,还是对第二用户22,都在交换中心12的数据库中记录了,功能特征“名称显示”支持它们。第一用户20及第二用户22显示的名称存储在交换中心12中。
交换中心12处理第一用户20的DSS1建立信令信息S16,并且产生除了含有建立连接的信令信息之外,还产生含有呼叫的第一用户20的名称的第一用户20的DSS1建立信令信息S17。该DSS1建立信令信息S17由交换中心12向包控制单元14传输,包控制单元14把该DSS1建立信令信息S17转换成H.323,以建立信令信息S18。然而H.323建立信令信息S18并不支持传输呼叫的用户的名称。传输所述名称的DSS1信令信息与所述名称一起存储进用于向第二用户22传送H.323建立信令信息S18的输信令数据包中。就这样用于传输名称的DSS1信令信息和名称由包控制单元14借助于IP同26向第二用户22传输。
不论H.323建立信令信息S18,还是具有用于传输名称的DSS1信令信息的数据,以及所述名称,都由第二用户22的IP终端处理B。由此呼方第一用户20的名称显示在第二用户的IP终端B上。第二用户22把H.323连接信令信息S19递交到包控制单元14。包控制单元14把该H.323连接信令信息S19转换成DSS1连接信令信息S20并且向交换中心12传输。交换中心12处理该DSS1连接信令信息S20,并且产生含有第二用户22名称的第二DSS1连接信令信息S21。所述第二DSS1连接信令信息S21由交换中心12向包控制单元14传输。包控制单元14把该第二DSS1连接信令信息S21转换成H.323连接信令信息S22。
如前所述,用于传输第二用户22名称的DSS1信令信息却不受H.323标准支持。包控制单元14储存用于传输所述名称的DSS1信令信息,以及信号信令数据包中的名称,利用所述数据包把H.323连接信令信息S22向第一用户20传输。不论H.323建立信令信息S22还是用于显示名称的DSS1信令信息的数据以及名称都由第一用户20的IP终端A处理。从而第二用户22的名称也显示在第一用户20的IP终端A上。起控制和提供不受IP负26支持的业务和功能特征的信令信息,由用户20、22以及交换中心12作为DSS1信令信息产生和处理。以此方式,通信网络24所有的公知的业务和功能特征就都可以向包交换通信网络26的用户20、22提供了。
交换中心12对第一用户20与第二用户22之间的连接建立进行检验:第一用户20和第二用户22是否有权经交换中心发送应用数据,从而要求交换中心12中的接通连接的资源。此外还检验在具有这样的权限时是否有技术可能性,例如,交换中心12是否利用媒介网关16和18与IP网26连接着。在所述第二实施例中,不论第一用户20,还是第二用户22,都无权经交换中心12发送应用数据。此外还没有从第一用户20或者从第二用户22向交换中心12传输语音数据的技术可能性,因为在图5的安排中没有媒介网关。所述应用数据必须强制地用IP网26传输。这在图5中由第一用户20和第二用户22之间的IP应用信道表示。在终端第一用户20和第二用户22之间进行语音连接时用该应用信道传输语音数据。但是强制地继续经交换中心12传输信令数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设想信令数据的一部分在第一用户20和第二用户22之间交换。所述信令数据例如可以是用于显示名称的DSSI信令信息,该信息借助于数据包作为应用数据在第一和第二用户20和22之间直接交换。从而不受IP网26的信令标准支持的业务和功能特征用的信令信息在第一和第二用户20和22之间直接交换。在这种情况下连接控制还是由交换中心进行,或者由包交换通信网络的交换局,例如关守,进行。

Claims (19)

1.通信系统,
-具有一个包交换的通信网络(26),
-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用户(20),该第一用户(20)与包交换通信网络(26)连接,
-具有一个线路交换的通信网络(24),
-具有一个接口单元(14),
-具有一个线路交换的通信网络的网络元(12),所述线路交换的通信网络借助于所述接口单元与包交换的通信单元连接,
-带有第一信令信息(S14),所述信令信息(S14)按照线路交换的通信网络的信令标准被产生,其中所述第一信令信息(S14)中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网络元和第一用户之间被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令信息(S14)与DSS1信令协议相应。
3.如以上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令信息的一部分借助于接口单元(14)转换为第二信令信息,并且作为第二信令信息在接口单元(14)与第一用户(20)之间传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令信息与H.323/H.450信令协议相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令信息与SIP信令协议相应。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令信息借助于包交换通信网络(26)的信令包传输,并且,所述第一信令信息借助于所述信令包的不含第二信令信息的数据段传输。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借助于所述第一信令信息把至少一个不能借助于第二信令信息加以利用的业务和/功能特征提供给第一用户(20)利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和/功能特征包含:接收呼叫、呼叫转接、呼叫转发、呼叫名称显示、用户锁定、用户相关的振铃、三方会议、大型会议、维持、费用信息显示、封闭的用户组、私人电话号码薄、呼叫号码识别、占线自动回叫、无应答时的自动回叫、呼叫禁止、等待消息显示和/或呼叫转发。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令信息借助于包交换通信网络(26)在第一用户(20)与至少一个第二用户之间按遂道原理传输。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单元把网络元(12)的信令信息转换成第二信令信息以及反向变换,其中,所述第一信令信息只包含可以转换成第二信令信息的线路交换通信网络的信令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用户(20)与至少一个第二用户(22)之间连接时借助于网络元(12)传输应用数据。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包交换通信网络(26)的第一用户(20)与至少一个第二用户(22)之间连接时,借助于包交换通信网络(26)直接在第一和第二用户(20、22)之间传输应用数据。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网络元(12)中的第一用户(20)承担总机或者分机的功能。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网络元(12)中把一个呼叫号码分配给第一用户(20),所述第一用户在包交换通信网络(26)中有用户地址,并且在用户地址与呼叫号码之间用控制单元(14)进行分配。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把所述第一用户(20)作为具有ISDN基础连接端口或者具有宽带ISDN连接端口的用户在网络元中管理。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ISDN连接端口可以是点对点结构的ISDN连接端口,也可以是点对多点结构的ISDN连接端口。
1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包交换通信网络(26)是基于互联网协议的数据网,并且所述第一用户(20)是IP终端。
1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用户(20)建立对第二用户的语音连接。
19.运行通信系统的方法,所述通信系统
具有一个包交换的通信网络(26),
-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用户(20),该第一用户(20)与包交换通信网络(26)连接,
-具有一个线路交换的通信网络(24),
-具有一个接口单元(14),
-具有一个线路交换的通信网络的网络元(12),
-带有第一信令信息(S14),所述信令信息(S14)按照线路交换的通信网络的信令标准被产生,
具有以下步骤:
-所述网络元借助于所述接口单元与所述包交换的通信网络相连接;
-所述第一信令信息(S14)中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网络元和第一用户之间被传输。
CNB018076475A 2000-04-06 2001-04-05 具有包交换通信网络的通信系统及运行这种通信系统的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19947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017224.5 2000-04-06
DE10017224 2000-04-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22499A CN1422499A (zh) 2003-06-04
CN1199477C true CN1199477C (zh) 2005-04-27

Family

ID=7637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076475A Expired - Lifetime CN1199477C (zh) 2000-04-06 2001-04-05 具有包交换通信网络的通信系统及运行这种通信系统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221683B2 (zh)
EP (1) EP1269766B1 (zh)
CN (1) CN1199477C (zh)
AT (1) ATE301906T1 (zh)
DE (1) DE50107047D1 (zh)
ES (1) ES2245363T3 (zh)
WO (1) WO20010784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3622C (zh) * 2000-04-06 2005-08-03 西门子公司 用于把电信设备连接到分组交换通信网上的接口单元
BRPI0109226B1 (pt) * 2000-08-08 2016-04-1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processo para a transmissão de informações de comando entre uma rede de comunicação mediadora de linhas e uma rede de comunicação mediadora de pacotes
DE10056823A1 (de) * 2000-11-16 2002-05-23 Alcatel Sa Verfahren zur Durchführung eines Dienstes zur automatischen Übermittlung von Paketdaten sowie Kommunikationsnetz, Informationsrechner und Programmmodul dafür
US7075922B2 (en) * 2001-04-30 2006-07-11 Level 3 Communications, Inc. Screening inbound calls in a packet-bas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7149213B1 (en) * 2001-12-28 2006-12-12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Wireless computer system with queue and scheduler
US7489771B2 (en) * 2002-11-02 2009-02-10 Verizon Business Global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call pickup in a SIP environment
DE10252989A1 (de) 2002-11-14 2004-06-03 Siemens Ag Unterstützung von Fax und Modem in SIP/SIP-T Netzen und im Interworking dieser Netze mit ISUP+/BICC
CL2007001427A1 (es) * 2006-05-22 2008-05-16 Novartis Ag Sal de maleato de 5-amino-3-(2',3'-di-o-acetil-beta-d-ribofuranosil)-3h-tiazolo[4,5-d]pirimidin-2-ona; procedimiento de preparacion; composicion farmaceutica que comprende a dicho compuesto; y uso del compuesto para el tratamiento de una infeccion po
JP5381194B2 (ja) * 2009-03-16 2014-01-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プログラム、中継ノード、および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0244B1 (en) * 1996-09-05 2001-12-11 Jerome Swartz System for digital radio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wireless lan and a PBX
WO1999005590A2 (en) * 1997-07-25 1999-02-04 Starvox,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grated voice gateway
CA2275829C (en) * 1998-06-19 2004-10-19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Ip telephony gateway
US6862622B2 (en) * 1998-07-10 2005-03-01 Van Drebbel Mariner Llc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TCP/IP) packet-centric wireless point to multi-point (PTMP) transmission system architecture
US6856676B1 (en) * 1998-10-15 2005-02-15 Alcatel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d managing voice and data service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6707797B1 (en) * 1998-10-23 2004-03-16 Verizon Corporate Services Group Inc. Multi-line telephony via network gateways
US6466662B1 (en) * 1998-12-21 2002-10-1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of implementing a call transfer from the active statu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based on ITU-T standard H.323
US6314284B1 (en) * 1998-12-30 2001-11-06 Ericsso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ervice transparency for mobile terminating calls within an H.323 system
US6680952B1 (en) * 1999-06-01 2004-01-20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ckhaul of telecommunications signaling protocols over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US6885658B1 (en) * 1999-06-07 2005-04-2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working between internet protocol (IP) telephony protocols
US6687747B1 (en) * 1999-10-28 2004-02-03 Utstarcom, Inc. System and network interoperations using a MIB-based object-oriented signaling protocol
US6804224B1 (en) * 2000-02-29 2004-10-12 3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telephone service having private branch exchange features in a voice-over-data network telephony system
US6738390B1 (en) * 2000-04-03 2004-05-18 Siemens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c. SIP-H.323 gateway implementation to integrate SIP agents into the H.323 system
CN1213622C (zh) * 2000-04-06 2005-08-03 西门子公司 用于把电信设备连接到分组交换通信网上的接口单元
EP1269736B1 (de) * 2000-04-06 2008-12-1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Bereitstellung von centrex-diensten in einem paketvermittelnden kommunikationsnetz
BRPI0109226B1 (pt) * 2000-08-08 2016-04-1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processo para a transmissão de informações de comando entre uma rede de comunicação mediadora de linhas e uma rede de comunicação mediadora de pacotes
US7051099B2 (en) * 2001-05-31 2006-05-23 Level 3 Communications, Inc. ISDN disconnect alarm generation tool for use in voice over IP (VoIP) networ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1078418A1 (de) 2001-10-18
ATE301906T1 (de) 2005-08-15
DE50107047D1 (de) 2005-09-15
EP1269766A1 (de) 2003-01-02
CN1422499A (zh) 2003-06-04
ES2245363T3 (es) 2006-01-01
US20020054590A1 (en) 2002-05-09
WO2001078418A8 (de) 2002-02-07
US7221683B2 (en) 2007-05-22
EP1269766B1 (de) 2005-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744857B1 (en) Multimedia conference call providing adjustable bandwidth for individual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US6985494B2 (en) System for interconnecting standard telephony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to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s
US6697357B2 (en) Call management messaging system for integrating the internet with the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US6020915A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n analog voice-only endpoint with pseudo multimedia service
US7443840B2 (en) Telecommunications device for use between analog telephones and a packet network
KR100426278B1 (ko) 상이한망에서음성접속을셋업하기위한방법및시스템
CA2173017C (en) Selective participation in a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call
US7369544B2 (en) Internet telephone system with hunting diversion
CA2172648C (en) Variable communication bandwidth for conference call initiation
EP0789470A2 (en) Gateway having connection to voice and data networks
CA2321622A1 (en) A multi-mode endpoint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and methods thereof
JPH1079794A (ja) メッセージシステムの加入者に徘徊メールボックスを提供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8995434B2 (en) System for interconnecting standard telephony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to internet
CN1199477C (zh) 具有包交换通信网络的通信系统及运行这种通信系统的方法
US6967933B2 (en) Processing multimedia calls in a packet-based network
JP2001057575A (ja) ディジタルループキャリアを使用して、データネットワークに信号をルーティングするために、直接呼パスを確立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190941C (zh) 一种融合包交换方式和电路交换方式的呼叫中心
US20030016661A1 (en) Telephone switching system for integrating the internet with the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JPH08256204A (ja) 局間従属発信の制御方式
JPH06245241A (ja) プライベートネットワーク制御方式
JPH01320844A (ja) 通信端末
JPH04124957A (ja) マルチメディア通信処理システム
JPH03296356A (ja) 着信要求制御方式
JP2002057797A (ja) サービス振り分け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OKIA SIEMENS COMMUNICATIO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IEMENS AG

Effective date: 200805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0509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afte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KG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Siemens AG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NOKIA COMMUNICATION GMBH + CO. K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afte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KG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K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15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HMD Global Corp.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15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K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42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