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63772B - 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63772B
CN101763772B CN2009102663094A CN200910266309A CN101763772B CN 101763772 B CN101763772 B CN 101763772B CN 2009102663094 A CN2009102663094 A CN 2009102663094A CN 200910266309 A CN200910266309 A CN 200910266309A CN 101763772 B CN101763772 B CN 1017637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splay device
section
light source
photoim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663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63772A (zh
Inventor
李旺根
金东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763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37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637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37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eceivers, e.g. cabinets or dust cov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G02B6/0028Light guide, e.g. tap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95Light guides as housings, housing portions, shelves, doors, tiles, windows,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1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2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by shapi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ight guide, e.g. with collimating, focussing or diverging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8Linear indentations or grooves, e.g. arc-shaped grooves or meandering grooves, extending over the full length or width of the light guid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显示主体、光源、漫射部和透射部。该显示主体包括显示模块以及保护该显示模块的机壳。该光源根据该显示主体的工作状态而发光。该漫射部接收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并且包括相对于所述光的入射方向倾斜的反射面。该透射部包括光成像部,从该漫射部漫射的光投射在该光成像部上,并且该透射部使光在该漫射部的一侧向外透射。

Description

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具体地说,涉及指示自己工作状态的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通常,显示设备是显示图像的设备。近来,已经引入了以平面二维形式实现的各种平面显示设备。
这些显示设备包括具有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模块和用于保护该显示模块的机壳的显示主体。该显示主体可以安置在诸如起居室橱柜的台座上、或安装在天花板或墙上,以供使用。
发明内容
各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其通过根据显示主体的工作状态而选择性地向外发光,使得用户能够容易地了解该显示设备的工作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显示主体,其包括显示模块以及保护该显示模块的机壳;光源,其根据该显示主体的工作状态而发光;漫射部,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入射到该漫射部,并且,该漫射部包括相对于所述光的入射方向倾斜的反射面;以及透射部,其设置在所述漫射部的一侧,并且包括光成像部,该光成像部提供预定区域,从所述漫射部漫射的光投射通过该预定区域,该透射部向外部透射所述光。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显示模块;保护所述显示模块的机壳;光源,其根据所述显示设备的工作状态而发光;漫射部,其包括入射面、反射面和投射面,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入射到所述入射面,所述反射面相对于所述光的入射方向倾斜,并且所述投射面使得由所述反射面反射的光沿与所述入射方向相交的方向投射;以及透射部,其与所述投射面接触,使得从所述投射面投射的光向外透射,并且包括光成像部,所透射的光投射到该光成像部的至少一部分上,其中,光所投射到的所述光成像部的所述部分随着时间从所述光成像部的一个点移到另一个点。
在附图及以下描述中阐述了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的细节。根据本说明书、附图及权利要求书,其它特征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正视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前机壳的后视图。
图3是图2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4是图2的区域“A”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例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中投射的光的图。
图6是例示了图5中光的反射过程的图。
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前机壳的后视图。
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漫射部和透射部的立体图。
图10是沿图9的线C-C’所截取的例示了光的行进方向的截面图。
图11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12和图13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饰角(Deco frame)的前视图和后视图。
图14和图15是当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饰角固定到前机壳上时图13的区域“E”和“F”的放大图。
图16是沿图13的线D-D所截取的饰角的截面图。
图17和图18是例示了基于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工作状态改变光投射位置的图。
图19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饰角的后视图。
图20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饰角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详细讨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在附图中说明了这些实施方式的示例。然而,可以按照各种形式来实施本发明,并不应当认为本发明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可以通过增加、替换和修改来容易地得到包含在其它变劣发明中的或落入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替代实施方式,并且将本发明的构思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正视图。
参照图1,显示设备1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主体10以及用于支撑显示主体10的支架18。当将显示主体10安装在墙上或天花板上时,可以用安装在墙上或天花板上的支撑装置来替代支架18。
显示主体10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模块(未示出),以及保护该显示模块并形成显示主体10的外形的前机壳11及后机壳(未示出)。
在前机壳11中形成了开口部111,以从该显示模块向外部显示图像。前机壳11包括四个边框(frame)112到115。边框112到115形成矩形形状的前机壳11的四条边。
在本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开口部111形成在前机壳11中以显示图像。然而,在没有单独的开口部的情况下,前机壳11可以由可透射图像的透明材料构成,使得前机壳11可以形成为单体板状。
显示设备1包括光源16(参照图3)以及饰角13,光源16根据显示主体10的工作状态而发光,饰角13使得从光源16发出的光可以通过折射和漫射而沿显示主体10的向下方向透射。
以下,描述饰角13和光源16的详细构造。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前机壳的后视图。图3是图2的区域“A”的放大图。图4是图2的区域“A”的放大立体图。
参照图2到图4,饰角13由可以透射从光源16发出的光的透光材料构成,并设置在第一边框112的一侧。
饰角13可以包括:漫射部14,其将入射光从一个方向反射和漫射到另一方向;透射部15,来自漫射部14的反射光通过透射部15透射到外部;以及固定部132,其固定在前机壳11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已经描述了饰角13包括漫射部14和透射部15,但是也可以将漫射部14和透射部15设置为独立于饰角13形成。
漫射部14可以与饰角13一体形成,并且可以是具有一条斜边的梯形或是直角三角形。
在漫射部14中形成入射面141,来自光源16的光入射到入射面141上。形成与入射面141垂直的投射面142,以投射漫射部14中的反射光。
在漫射部14的另一侧形成反射面143,以将通过入射面141所入射的光反射到投射面142。
也就是说,入射面141的一边与投射面142的一边彼此接触。入射面141的另一边与反射面143的一边彼此接触,投射面142的另一边与反射面143的另一边彼此接触。漫射部14的截面形状例如可以是直角三角形。
按照相对于光入射方向倾斜特定角度的方式来形成反射面143,以反射通过入射面141所入射的光。在反射面143中形成多个槽,以按照均匀亮度将光反射到投射面142上。也就是说,通过形成在反射面143中的多个槽,可以使入射光漫反射,并且同时可以使入射光按照均匀亮度反射和透射到投射面142上。
漫射部14还可以包括从光源16平行地延伸至入射面141的延伸部145。当入射面141与光源16隔开特定距离时,延伸部145设置在入射面141与光源16之间,以提供使得从光源16发出的光可以照射到入射面141的光路。因此,可以减小由入射面141与光源16之间的间隔距离所导致的光损耗。
投射面142的面积可以比入射面141的面积大。因此,当入射到入射面141的光透射到投射面142上时,入射到入射面141的光可以由于投射面142与入射面141之间的面积差而漫射。
透射部15设置在投射面142下方,以将来自投射面142的投射光透射到外部。透射部15可以由透明材料构成,并且可以与漫射部14一体形成。可以按照各种形状(诸如平面或弧形)形成透射部15。
在漫射部14漫射并照射到透射部15上的光通过透射部15透射到外部。
透射部15可以包括收集光的光成像部151。光成像部151可以具有不平坦的漫射面,以容易地在多个方向上漫射光。
当饰角13与前机壳11合并时,漫射部14位于显示主体10内,而透射部15位于显示主体10之外,以暴露于外部。
光源16位于入射面143的一侧。光源16可以通过连接构件162而固定到漫射部14或前机壳11上。光源包括根据显示主体10的工作状态而发光的至少一个发光装置161。
可以将发光装置161设置为与入射面141或延伸部145相对,使得从发光装置161发出的光的光路可以与入射面141垂直。发光装置161的示例可以包括发光二极管(LED)或灯。
当显示主体10处于打开或待机状态时,发光装置161可以产生具有各种颜色和亮度的光。当设置了多个发光装置161时,该多个发光装置161可以是具有不同颜色的发光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已经描述了利用与前机壳11不同的构件来设置饰角13,但是饰角13与前机壳11可以由透光材料一体形成。
以下,详细描述从光源16发出的光通过漫射部14和透射部15透射到外部的过程。
图5是例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中投射的光的图,而图6是例示了图5中光的反射过程的图。
参照图5和图6,当从光源16的发光装置161发光时,光通过延伸部145入射到入射面141上。在这种情况下,从发光装置161发出的光与入射面141垂直地入射到入射面141上。
当入射光入射到反射面143后,光按照特定角度被反射。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反射面143是作为不同介质的漫射部14与空气之间的界面,所以到达反射面143的入射光根据光的入射角而被部分反射或全反射。
也就是说,根据斯涅耳(Snell)定律,按照入射角θ1入射到反射面的光按照与入射角θ1相同的反射角θ2而被部分反射或者全反射。
这里,当入射角θ1小于或等于由空气与漫射部14的折射率所确定的临界角θc时,入射光被反射面143全反射。
在这种情况下,按照与入射面141垂直的方向(即以水平方向)入射的光的光路被反射面143向显示主体10的向下方向反射。
也就是说,光源16向漫射部14的一侧发出光,而所发出的光被漫射部14沿显示主体10的向下方向反射和漫射。
投射到投射面142上的光透过透射部15,并在形成于透射部15中的光成像部151上集中,以按照各个方向漫射到外部。
因为光入射到面积相对较小的入射面141上并通过面积相对较大的投射面142及透射部15向外漫射,所以本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将发光装置发出的少量的光照射到较大面积上。
因为漫射部14将入射光反射并投射到投射部15上,所以优点在于,显示主体10的内部设计不受从光源16发出的光的方向的限制。
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除了前机壳和饰角彼此不同之外,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因此,此后仅描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
参照图7,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2的显示主体20包括前面板21和固定在前面板21的背面上的面板固定部22。
前面板21可以构成显示设备2的正面外形,并由没有限定显示图像的开口部的透明板状材料构成。当按照透明板状来设置前面板21时,前面板21可以由具有特定强度和透明属性的材料构成,例如回火玻璃或透明树脂组件。
可以将面板固定部22固定在前面板21的背面上,面板固定部22提供前面板21与显示模块(未示出)或后机壳(未示出)的连接位置。面板固定部22可以具有中空的矩形形状,并形成显示设备2的侧表面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包括面板固定部22的前面板21称为保护显示模块的前表面的前机壳。
显示设备2包括固定在前机壳上的饰角23。作为一个示例,可以将饰角23设置成与显示设备2的电源开关相邻。
此后,详细描述饰角23的构造。
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前机壳的后视图。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漫射部和透射部的立体图。图10是沿图9的线C-C′所截取的例示了光的传播方向的截面图。
参照图8到图10,饰角23包括:漫射部24,漫射部24对从光源26的发光装置261发出的光进行漫射和反射;透射部25,透射部25使得在漫射部24处漫射的光透射;以及固定到面板固定部22上的固定部232。
漫射部24包括入射面241、投射面242、反射面243和延伸部245。因为漫射部24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透射部25设置在漫射部24下方,并且透射部25包括:第一透射层251,从投射面242投射的光在第一透射层251处入射;位于第一透射层251下方的第二透射层252;以及漫射部253,透过第一透射层251和第二透射层252的光在漫射部253处漫射。
第一透射层251可以由与漫射部24相同的材料构成。第二透射层252由透射部25的一部分形成。也就是说,当对光进行透射时,利用与漫射部24相同的材料来设置第一透射层251,并利用空气作为介质来设置第二透射层252。
漫射部253位于第二透射层252的下方,并且包括光成像部254,光成像部254被形成为与透过第一透射层251和第二透射层252的光的光路相交。例如,光成像部254可以镀有或淀积有金属材料(诸如铝)。而且,可以将光成像部254形成为相对于显示设备2的前向方向倾斜,以使得光沿显示设备2的前向方向漫射。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透射部25中形成具有不同介质的第一透射层251和第二透射层252,由此使得从漫射部24所投射的光按照更多的不同角度而折射和漫射。
光成像部254镀有或者淀积有金属材料,由此按照美观的方式使光漫射。光成像部254形成为相对于显示设备2的前向方向倾斜,以使光按照观看者的方向漫射。因此,观看者可以容易地感知显示设备2的工作状态。
图11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除了前机壳和饰角彼此不同之外,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因此,此后仅描述第三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
参照图11,显示设备3包括显示主体30、光源38和39(参照图15和图16)、以及饰角33。显示主体30包括前面板31、面板固定部32、显示模块(未示出)和后机壳(未示出)。光源38和39根据显示主体30的工作状态而发光。饰角33设置在显示主体30的下方,并透射从光源38和39发出的光。
此后,描述饰角33的详细构造。
图12和图13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饰角的前视图和后视图。图14和15是当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饰角固定到前机壳时图13的区域“E”和“F”的放大图。图16是沿着图13的线D-D所截取的饰角的截面图。
参照图12和图13,将饰角33的长度形成为对应于前面板31的水平长度。
饰角33包括电源漫射部34、中央漫射部35和36、透射部37、以及固定部331和332。电源漫射部34和中央漫射部35和36对从光源38和39发出的光进行漫射和反射。透射部37设置在漫射部34、35和36的下方,并且与漫射部34、35和36一体形成。固定部331和332固定于显示主体30的内部。
参照图12到图15,如果饰角33连接到显示主体30,则电源漫射部34与显示主体30的电源开关相邻,并且中央漫射部35和36位于显示主体30的中央。中央漫射部35和36包括第一中央漫射部35和第二中央漫射部36,第一中央漫射部35和第二中央漫射部36按照彼此相对的方向倾斜地设置。
第一中央漫射部35与电源漫射部34关于显示主体30的中心相对,第二中央漫射部36与电源漫射部34相邻。
第一光源38与电源漫射部34相邻,而第二光源39位于第一中央漫射部35与第二中央漫射部36之间,将光照射到漫射部34、35和36上。
第一光源38包括垂直于饰角33设置的第一到第三电源发光装置381到383。第一到第三电源发光装置381到383可以发出不同的颜色。例如,第一电源发光装置381和第三电源发光装置383可以是发出白光的发光装置,而位于第一电源发光装置381与第三电源发光装置383之间的第二电源发光装置382可以是发出红光的发光装置。
第二光源39包括:第一到第三中央发光装置391到393,第一到第三中央发光装置391到393设置在第二光源39的一个表面上并面向第一中央漫射部35的入射面351;以及第四到第六中央发光装置394到396,第四到第六中央发光装置394到396设置在第二光源39的另一表面上并面向第二中央漫射部36的入射面。
第一到第三中央发光装置391到393和第四到第六中央发光装置394到396分别沿着与饰角393垂直的方向而顺次设置。
参照图13和图16,透射部37暴露于外部,使得当由漫射部34、35和36所漫射的光向下透射时可以使光漫射。
透射部37设置在中央漫射部35、36以及电源漫射部34的下方,并包括中央透射部371和电源透射部372,中央透射部371和电源透射部372分别透射由漫射部34、35和36所漫射的光。中央透射部371沿着透射部37的延伸方向纵向形成,并且电源透射部372与中央透射部371一体形成并按照向下曲线突起。
前表面部373和后表面部374形成在中央透射部371和电源透射部372上。后表面部374形成为沿着朝向后表面部374下部的前向方向倾斜,并且在后表面部374上形成有多个台阶。前表面部373沿着另一垂直方向形成,具有均匀表面,没有台阶或者倾角。在这种情况下,将在电源透射部372中形成的台阶形成为根据电源透射部372的弯曲形状而向下弯曲。
光成像部375可以形成于位于中央透射部371和电源透射部372的下方的、透射部37的一端,以对透过透射部37的光进行漫射和成像。例如,光成像部375可以具有不平坦的表面,或者可以涂覆有金属材料。
此后,详细描述光源的发光装置中所产生的光通过漫射部传播到透射部的过程。
再次参照图15,例如,当第一到第三中央发光装置391到393将光照射到第一中央漫射部35上时,第一中央发光装置391中发出的光被反射面353反射,并在该光从第二光源39起行进了最短距离之后,传播到透射部37。第一中央发光装置391中发出的光通过透射部37而入射的点形成于最靠近第二光源39的点处。
另一方面,在位于第二光源39的最下方的第三中央发光装置393中发出的光被反射面353反射,并在该光从第二光源39起行进了最长距离之后传播到透射部37。第三中央发光装置393中发出的光通过透射部37而入射的点形成于相距第二光源39最远的点处。
也就是说,根据发光装置的位置而彼此不同地形成发光装置中发出的光所入射的各个点。
当光通过第一中央漫射部35传播到透射部37上时,透过透射部37的光的一部分与形成在透射部37的后表面部374上的多个台阶相接触。与这些台阶相接触的光被漫射到外部,并在漫射过程中成像于这些台阶上。还可以在透射部37及这些台阶的端部中形成具有不平坦表面的光成像部375。当光入射到光成像部375上时,导致成像的散射率会进一步增大。
此后,描述光成像部上投射的光的位置根据显示主体30的工作而改变的过程。
图17和图18是例示了基于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工作状态改变投射光的位置的图。
参照图17和图18,如果显示主体20加电并开始工作,则光投射在饰角33上距离电源漫射部34最远的点处。
也就是说,如果允许第二光源39的第三中央发光装置393发光,则第三中央发光装置393中发出的光入射并漫射到第一中央漫射部35上,并在中央透射部371上距离第二光源39最远的点处散射。也就是说,光投射在距离第二光源39最远的点上。
如果允许第二中央发光装置392发光并且关闭第三中央发光装置393,则与来自第三中央发光装置393的光相比,第二中央发光装置392中发出的光投射在更靠近第二光源39的点上。
如果允许第一中央发光装置391发光并且关闭第二中央发光装置392,则与来自第二中央发光装置392的光相比,第一中央发光装置391中发出的光投射在更靠近第二光源39的点上。
接下来,关闭第一中央发光装置391,并且允许位于第二光源39的另一侧上的第四中央发光装置394发光。如果允许第四中央发光装置394发光,则第四中央发光装置394中发出的光投射在关于第二光源39与第一中央发光装置391的光所投射在的点相对的点上。
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来打开和关闭第五中央发光装置395和第六中央发光装置396,则光投射在中央透射部371上的点从第二光源39朝向电源漫射部34移动。
如果关闭第六中央发光装置396,则允许第一光源38的第一电源发光装置381和第三电源发光装置383发光,光投射在电源透射部372上。
如果将显示主体30关闭并设置为待机状态,则关闭第一电源中央发光装置381和第三电源发光装置383。在这种情况下,打开具有与第一电源发光装置381及第三电源发光装置383不同颜色的第二电源发光装置382,以指示显示设备3的待机状态。
也就是说,在显示主体30的工作期间,光成像部375及这些台阶上光所投射在的点随着时间从一个点移到另一个点。
在这种情况下,投射在光成像部375及这些台阶上的点上的光强度随着该点逐渐离开第一光源38和第二光源39而减小,并随着该点逐渐靠近第一光源38和第二光源39而增大。
可以在显示主体30开始工作的时刻与显示了画面的时刻之间将光投射在饰角33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通过顺次控制第一光源38和第二光源39来移动光所投射的点,但是在发光装置中发出的光所投射的时刻和点可以根据介质以及光所透过的介质的长度而改变。因此,例如可以通过同时允许第一光源38和第二光源39的发光装置发光而将光所投射的点设置成非顺次地变化。
也就是说,如果同时打开第一光源38和第二光源39的发光装置,则光所投射的点从与第一光源38和第二光源39相邻的光成像部375及这些台阶的一个部分向与第一光源38和第二光源39相间隔的另一部分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光成像部375及这些台阶上的投射点改变的时间受反射面353的倾角的影响。反射面353的倾角越小,则时间越长。也就是说,随着反射面353的倾角减小,光所投射的点的移动速度也减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发光装置并不是直接沿着光所投射的路径而设置,而是集中到显示设备的一个特定点,由此便于进行显示设备的内部设计。
此外,通过光的反射、折射和散射而将光投射到显示设备的外部,可以自然地将光投射在光成像部上。
而且,可以通过光的反射和漫射将发光装置的光投射到透射部、而不是沿着光的投射路径设置发光装置,由此更高效地减小发光装置的功耗和数量。
图19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饰角的后视图。图20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饰角的分解图。
除了饰角的构造彼此不同之外,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因此,此后仅描述第四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
参照图19和图20,饰角43包括构成饰角43的外形的第一饰角44、以及固定到第一饰角44的第二饰角45。
作为一个示例,第一饰角44可以由具有特定亮度的透光材料形成,而第二饰角45可以由具有比第一饰角44更柔和的亮度的透光材料形成。
将第一饰角44形成为具有与显示主体(未示出)的下侧长度相对应的长度。在第一饰角44中形成固定部441,以固定第二饰角45。而且,在第一饰角44中形成弯曲部442,弯曲部442的尺寸大于第二饰角45的中央透光部492。
第二饰角45包括电源漫射部47、中央漫射部481和482、以及透射部49。中央漫射部481和482包括第一中央漫射部481和长度比第一中央漫射部481长的第二中央漫射部482。也就是说,将第一中央漫射部481的投射表面形成为长度比第二中央漫射部482的长度短。
省略了针对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电源漫射部47以及中央漫射部481和482的详细描述。
透射部49包括从电源漫射部47向下突起的电源透射部491、以及从中央漫射部481和482向下突起的中央透射部492。
相对于第一中央漫射部481的中心以及第二中央漫射部482的中心而言,中央透射部492的曲率中心更靠近长度大于第一中央漫射部481的第二中央漫射部482。也就是说,中央透射部492相对于中央漫射部481和482的中心是非对称的。当第二饰角45固定到第一饰角44上时,中央透射部492位于弯曲部442中。
而且,可以在电源透射部491和中央透射部492的边缘处形成不平坦表面或者淀积有或涂敷有金属材料的光成像部。
当在显示设备中设置饰角43时,第一饰角44形成饰角43的前表面。此外,因为第一饰角44由透光材料形成,所以电源透射部491和中央透射部492可以通过第一饰角44和弯曲部442的一侧而暴露于显示设备的前表面。
因为通过漫射部和透射部来投射的光的设置以及光所投射的点的移动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点在于,光所投射的点沿着透射部的弯曲形状移动,使得能够优美地设计显示设备。
因为光入射到面积相对较小的入射面上,并且通过投射面和透射部朝外折射并漫射到外部,所以本实施方式具有的优点在于,可以使用少量的发光装置来将光照射在较大面积上。
因为漫射部将入射光反射并投射到投射部上,所以优点在于,显示主体的内部设计不受从光源发出的光的方向的限制。
多个发光装置并不是直接沿着光所投射的路径而设置,而是集中到显示设备的一个特定点,由此便于进行显示设备的内部设计。
此外,通过光的反射、折射和散射而将光投射到显示设备的外部,可以自然地将光投射在光成像部上。
而且,可以通过光的反射和漫射将发光装置的光投射到透射部、而不是沿着光的投射路径设置发光装置,由此减小发光装置的功耗和数量。
虽然已经参考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实施方式,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构想出落入本发明的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其它修改例和实施方式。更具体地说,在本说明书、附图及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构成部件和/或相关组合结构的结构进行各种变型和修改。除了构成部件和/或结构的变型和修改以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替换使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本申请要求于2008年12月24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8-0133499以及于2009年4月2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9-0034521的优先权,以引证的方式将其全部内容并入于此。

Claims (18)

1.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主体,其包括显示模块以及保护该显示模块的机壳;
光源,其根据所述显示主体的工作状态而发光;
漫射部,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入射到该漫射部,并且,该漫射部包括:
入射面,所述光源中发出的光入射到该入射面;
延伸部,其设置在所述入射面与所述光源之间,以提供使得从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所述入射面的光路;
相对于所述光的入射方向倾斜的反射面;以及
投射面,其设置在与所述入射面相交的方向上,并且,所述反射面反射的光透过该投射面;以及
透射部,其设置在所述漫射部的一侧,并且包括光成像部,该光成像部提供预定区域,从所述漫射部漫射的光投射通过该预定区域,该透射部向外透射所述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漫射部设置在所述显示主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入射面的尺寸小于所述投射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入射面的一个边缘与所述投射面的一个边缘接触,所述入射面的相对边缘与所述反射面的一个边缘接触,所述投射面的相对边缘与所述反射面的相对边缘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入射面与所述投射面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反射面包括多个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光成像部由金属材料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光成像部按照预定角度向所述显示主体的前方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透射部包括分别由不同介质构成的第一透射层和第二透射层,该第一透射层和该第二透射层设置在与从所述漫射部投射的光的方向相交的方向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透射部包括与光在所述透射部内的透射方向垂直的台阶,光投射在所述台阶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光源位于所述漫射部的一侧,并将光照射在所述漫射部的侧面,并且,照射在所述漫射部上的光透过设置在所述漫射部的底部的透射部,并向所述显示主体下方透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光投射通过的所述光成像部的所述区域随着时间从所述光成像部的一个点移到另一个点。
13.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模块;
保护所述显示模块的机壳;
光源,其根据所述显示设备的工作状态而发光;
漫射部,其包括入射面、反射面和投射面,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入射到所述入射面,所述反射面相对于所述光的入射方向倾斜,并且所述投射面使得由所述反射面反射的光沿与所述入射方向相交的方向投射;以及
透射部,其与所述投射面接触,使得从所述投射面投射的光向外透射,并且包括光成像部,所透射的光投射到该光成像部的至少一部分上,
其中,光所投射到的所述光成像部的所述部分随着时间从所述光成像部的一个点移到另一个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光所投射到的所述光成像部的所述部分沿离开所述光源的方向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投射到所述光成像部上的光的亮度随光所投射到的所述部分离开所述光源而逐渐减小。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光所投射到的所述部分从所述光成像部的一个点改变到另一个点的时间随所述反射面的倾角减小而延长。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根据所述显示设备的工作状态来调整所述光源中发出的光的颜色及强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光源包括根据所述显示设备的工作状态而顺次或非顺次地工作的多个发光装置。
CN2009102663094A 2008-12-24 2009-12-24 显示设备 Active CN1017637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080133499 2008-12-24
KR10-2008-0133499 2008-12-24
KR10-2009-0034521 2009-04-21
KR1020090034521A KR101605184B1 (ko) 2008-12-24 2009-04-21 디스플레이 기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3772A CN101763772A (zh) 2010-06-30
CN101763772B true CN101763772B (zh) 2013-11-13

Family

ID=41557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663094A Active CN101763772B (zh) 2008-12-24 2009-12-24 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390470B2 (zh)
EP (2) EP2202547B1 (zh)
KR (1) KR101605184B1 (zh)
CN (1) CN1017637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61455B2 (en) * 2009-06-05 2011-06-14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Display device having guides linking buttons to display information
US10099560B2 (en) 2011-01-26 2018-10-16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the speed of a vehicle
US9008874B2 (en) 2011-01-26 2015-04-14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power in a vehicle
KR20150025437A (ko) * 2013-08-29 2015-03-10 서울반도체 주식회사 광원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US9817261B2 (en) * 2015-04-28 2017-11-14 Lg Display Co., Ltd. Curved cover for curved display and curved type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6403295B2 (ja) * 2017-03-07 2018-10-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61815A (en) * 1997-01-24 1999-01-19 Silicon Graphics, Inc. Light bar and reflector assembly
US7113196B2 (en) * 2001-06-15 2006-09-26 Apple Computer, Inc. Computing device with dynamic ornamental appearance
US7532251B2 (en) * 2003-04-25 2009-05-12 Thomson Licensing Variable intensity illumination device with detection and control circuit for a front panel of a television apparatus
JP3704711B2 (ja) * 2003-06-20 2005-10-12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テレビジョン用台座
KR20050113681A (ko) * 2004-05-25 2005-12-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로고 조명구조
JP4691917B2 (ja) * 2004-07-12 2011-06-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機器
JP4604780B2 (ja) * 2005-03-18 2011-01-05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照明構造
WO2007026285A1 (en) * 2005-08-30 2007-03-0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mbient lighting for displays through transparent materials
JP2010511199A (ja) * 2006-11-30 2010-04-08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ディスプレイのためのリムシステム
KR100874163B1 (ko) * 2007-04-03 2008-12-17 유니나 직시형 컬러 발광 프레임을 갖는 엘시디 모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075350A (ko) 2010-07-02
EP2372415B1 (en) 2014-12-31
KR101605184B1 (ko) 2016-03-21
EP2202547A1 (en) 2010-06-30
CN101763772A (zh) 2010-06-30
EP2372415A1 (en) 2011-10-05
US8390470B2 (en) 2013-03-05
US20100156657A1 (en) 2010-06-24
EP2202547B1 (en) 2014-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25754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の皿型レンズ及び発光ダイオード
CN101763772B (zh) 显示设备
EP2648024B1 (en) Lighting module and ligh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TWI526652B (zh) 發光裝置
CN108139623A (zh) 美学表面以及具有这种表面的显示设备
CN103582833B (zh) 照明器
CN102472860A (zh) 自由形式照明模块
JP2004534352A (ja) 背面照明型表示装置
TWM317024U (en) Brightness improved structure of lateral backlight for LCD
EP2332000A1 (en) Illumination system, luminaire, collimator,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939791A (zh) 照明装置及使用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JP2009238733A (ja) 導光式照明器具
EP2388513B1 (en) Light module
JPWO2012165190A1 (ja) 照明装置、この照明装置を備えた棚板ユニットおよびショーケース
CN103511935A (zh) 照明装置
JP2008524877A (ja) 高輝度表示画面をベースにした電子窓
JP2022548670A (ja) 照明システム及び人工窓
TWI392125B (zh) 發光裝置
CN113790403B (zh) 一种模拟自然光照的灯具
EP3361144B1 (en) Lighting device
JP2011253711A (ja) 照明装置
CN210776108U (zh) 一种用于电视机背光模组的透镜
US20190072704A1 (en) Light-guide plate,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light-guide plate
CN213930509U (zh) 一种模拟深远蓝色天空的发光装置
CN219867577U (zh) 台灯灯头及台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