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7095A - 在偏振分束器以及使用该偏振分束器的系统中的应力双折射补偿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偏振分束器以及使用该偏振分束器的系统中的应力双折射补偿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7095A
CN101147095A CNA2006800095912A CN200680009591A CN101147095A CN 101147095 A CN101147095 A CN 101147095A CN A2006800095912 A CNA2006800095912 A CN A2006800095912A CN 200680009591 A CN200680009591 A CN 200680009591A CN 101147095 A CN101147095 A CN 1011470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light
imaging device
optical system
polar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959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47095B (zh
Inventor
大卫·J·W·奥斯吐恩
查尔斯·L·布鲁佐内
马家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Original Assignee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filed Critical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ublication of CN101147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70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470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70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006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for splitting or combin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02B27/102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for splitting or combin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for generating a colour image from monochromatic image signal sources
    • G02B27/1026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for splitting or combin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for generating a colour image from monochromatic image signal sources for use with reflective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4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 G02B27/145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having sequential partially reflecting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4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 G02B27/149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using crossed beamsplitting surfaces, e.g. cross-dichroic cubes or X-cub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3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used for 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02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H04N9/3105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for displaying all colours simultaneously, e.g. by using two or more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5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投影系统,所述投影系统使用偏振分束器以将光耦合到成像装置和从成像装置耦合出。所述偏振分束器通常由设置在玻璃盖之间的反射式偏振层形成。位于所述反射式偏振层和所述成像装置之间的玻璃盖中的应力双折射会降低所述投影系统的图像对比度。使用设置在所述玻璃盖和所述成像装置之间的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至少部分地补偿所述双折射。这允许所述偏振分束器使用由具有比以前更高的应力光学系数的玻璃材料形成的所述玻璃盖,而同时仍保持高图像对比度。

Description

在偏振分束器以及使用该偏振分束器的系统中的应力双折射补偿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使用如下偏振分束器的光学系统,该偏振分束器用于分离或者组合处于不同偏振态的光束。
背景技术
偏振分束器(PBS)的功能是反射处于一个偏振态的光而透射处于正交偏振态的光。所以,PBS广泛应用在依靠光偏振的光学系统中。这种系统的一个实例是使用反射式液晶显示(LCD)面板调制照明光束的图像投影系统,偏振照明光束通过例如在PBS中的反射而引导至LCD面板。由LCD面板对该光束进行空间调制,使得反射光束包含一些处于照明光束的偏振态上的未调制光和一些处于正交偏振态上的调制光。未调制的非成像光由PBS反射而包含所需图像的调制成像光透射通过PBS。这样,PBS将成像光和非成像光分离,然后可以将成像光投影到屏幕供用户观看。
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PBS:已经报导了使用MacNeille PBS的投影系统,该PBS依靠各向同性材料制成的四分之一波膜堆,该膜堆对于一个偏振态取向在布儒斯特角(Brewster angle);以及使用笛卡尔(Cartesian)多层光学膜(MOF)PBS的投影系统,该PBS采用交替的各向同性和双折射聚合物材料堆。与MacNeille PBS相比,笛卡尔多层光学膜PBS能够以更小的f数以及更高的对比度和透射率操作。
PBS经常形成为夹在两个直角玻璃棱镜的斜边之间的偏振层。然而,如果在设置于偏振层和成像面板之间的玻璃棱镜内存在任何双折射延迟,那么由PBS提供的对比度会减小,这是因为从偏振表面反射来的名义s-偏振照明光在入射到成像面板时发生旋转而成为部分p-偏振光。这使得光在由成像面板反射之后发生漏光,从而使得暗态的亮度水平提高,因此对比度减小。很多不同因素可以产生玻璃棱镜内的双折射延迟,例如,在装配PBS时在PB S部件内引发的机械应力、由PBS固定装置引发的应力、或者在PBS受到强照明光束照射时PBS的热膨胀引发的应力。此外,如果将用于安装成像装置的硬件安装到PBS的入射棱镜上,那么由于在玻璃中产生的应力,这通常会在PB S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内引起显著的对比度降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玻璃制造商做出了大量的工作以制造出具有低应力光学系数(SOC)的玻璃,该玻璃在机械应力下几乎不产生双折射。分别由Ohara和Schott制造的PBH56和SF57是这种玻璃的实例。这些玻璃包含大量的铅:PBH56和SF57都包含重量百分比高于70%的铅氧化物。因此,这些低SOC玻璃不是环保材料并且也很昂贵和难以制造。此外,该低SOC玻璃具有高折射率(大于1.8),这在与更低折射率的偏振层匹配时会造成光学效率低或者引起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包括偏振分束器(PBS)的光学单元。所述偏振分束器具有:第一盖,其具有用于透射光束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第二盖,其至少具有用于透射光束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盖设置为其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盖的第一表面相对。反射式偏振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盖的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盖的第一表面之间。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盖的第二表面附近。所述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布置成基本上使得对如下光在所述第一盖中的双折射的补偿最大化,即在所述第一盖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两次透射所述第一盖的光。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涉及光学系统,其包括具有设置在第一盖和第二盖之间的反射式偏振层的第一偏振分束器(PBS)。所述第一盖由具有大于0.1的应力光学系数的材料形成。第一反射式成像装置朝向所述第一盖的第一表面,以使得光从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的反射式偏振层透射通过所述第一盖到达所述反射式成像装置,并且由所述反射式成像装置反射从而透射所述第一盖到达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的反射式偏振层,所述光在所述第一盖中受到应力双折射的影响,并且在所述反射式成像装置中受到残余双折射的影响。设置第一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以延迟穿过所述第一盖的第一表面和所述反射式成像装置之间的光。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涉及光学系统,其具有成像装置和反射式偏振层,所述反射式偏振层设置为将处于所选偏振态的光反射到所述成像装置,或者反射来自所述成像装置的处于所选偏振态的光。双折射元件设置在所述成像装置和所述反射式偏振层之间的光学路径上。所述双折射元件具有基本与所述光学路径垂直的面。所述双折射元件的双折射是不均匀的,所以对于透射穿过所述面的不同部分的光来说,双折射延迟量的值不同。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设置在所述双折射元件和所述成像装置之间。所述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取向为至少部分地补偿在所述反射式偏振层和所述成像装置之间往返传播的光的延迟量。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涉及光学系统,其包括:合色单元,其具有至少两个与不同色带相关的入射面;以及至少两个偏振分束器(PBS),其分别相对于所述至少两个入射面操作性设置。所述至少两个偏振分束器中的至少第一偏振分束器包括设置在第一盖的第一表面和第二盖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第一反射式偏振层。所述第二盖设置在所述反射式偏振层和所述合色单元之间。所述第一盖由具有大于0.1×10-6mm2N-1的应力光学系数(SOC)的透明材料形成。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限定第一反射平面。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的第一盖位于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和所述反射式偏振层之间。所述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的快轴的取向不平行并且不垂直于所述反射平面。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涉及补偿图像投影系统中的双折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得光在偏振层基本偏振成所选的偏振态,并且引导偏振光透过双折射元件到达成像装置。所述偏振光在所述成像装置上反射,而反射偏振光在所述偏振层处检偏。所述偏振光和所述反射偏振光经过设置在所述双折射元件和所述成像装置之间的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所述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取向为充分优化对所述双折射元件中的延迟量的补偿。
本发明的上述概述并非旨在描述本发明的每一个示出的实施例或者每一种实施方式。下面的附图说明和详细说明将更具体地说明这些实施例。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原理的投影系统的实施例;
图2示意性示出偏振分束器的操作;
图3A和图3B示意性示出用于获得实验结果的实验装置;
图4A示意性示出投影图像区域;
图4B和图4C表示实验结果,示出在投影图像区域上的不同位置处,不使用四分之一波补偿的暗态光的亮度与使用四分之一波补偿的暗态光的亮度的比值;
图5示意性示出在偏振分束器的盖内的双折射角;
图6A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具有四分之一波延迟补偿器的偏振分束器的实施例;
图6B至图6D是示出在图6A所示装置中的不同点处光的偏振角的图。
图7示出在双折射角为45°的情况下计算出的作为如下参数的函数的对比度等高线图:i)偏振分束器的玻璃盖中的双折射,以及ii)四分之一波延迟器的取向角;
图8示出在双折射角为22.5°的情况下计算出的作为如下参数的函数的对比度等高线图:i)偏振分束器的玻璃盖中的双折射,以及ii)四分之一波延迟器的取向角;
图9示出在玻璃盖中的延迟量为10nm的情况下计算出的作为如下参数的函数的对比度等高线图:i)双折射角,以及ii)四分之一波延迟器的取向角;以及
图10是示出在使用和不使用四分之一波延迟器进行补偿时作为玻璃盖中的双折射的函数的对比度的图。
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并获得各种变型和可选形式。在附图中通过实例显示了本发明的细节,并且将在下面进行详细说明。然而,应该理解,其意图并非将本发明限于所述具体实施例。相反,其意图是涵盖在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型、等同物和可选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适用于使用偏振分束器(PBS)的系统,可以认为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包括如下PBS的图像投影系统:该PBS用于将使用偏振调制器产生的成像光从照明光中分离出来。虽然本发明可以用于任何使用PBS的应用场合,但是下面将具体描述PBS用于投影系统的情况。其意图不是将本发明的范围仅局限于投影系统。
本发明可以用于许多不同种类的投影系统。在图1中示意性示出可以包括本发明的多面板投影系统100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该投影系统100是三面板投影系统,具有发射光束104的光源102,该光束104包含处于三个不同色带的光。光束104由诸如二向色反射镜等分色元件106分成包含不同颜色的光的第一光束104a、第二光束104b和第三光束104c。光束104a、104b和104c的颜色可以分别为,例如红色、绿色和蓝色。可以使用光束偏转元件108(例如平面镜或棱镜)以偏转光束104、104a、104b和104c中的任何一个。
将光束104a、104b和104c引导至各自的成像装置110a、110b和110c,例如,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硅基液晶(LCoS)面板等基于LCD的反射式图像形成面板。光束104a、104b和104c通过各自的偏振分束器(PBS)112a、112b和112c耦合到各自的成像装置110a、110b和110c,或从各自的成像装置耦合出。成像装置110a、110b和110c通过偏振调制入射光束104a、104b和104c,从而使得各个成像光束114a、114b和114c由PBS 112a、112b和112c分离并且到达合色单元116。在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照明光束104a、104b和104c由PBS 112a、112b和112c反射到成像装置110a、110b和110c,得到的成像光束114a、114b和114c透射通过PBS 112a、112b和112c。在未示出的另一种方法中,照明光可以通过PBS透射到成像装置,而成像光由PBS反射。
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111a、111b和111c设置在成像装置110a、110b和110c和它们各自的PBS 112a、112b和112c之间。可以使用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111a、111b和111c以补偿成像装置110a、110b和110c中的残余双折射,并且如下文更详细的描述,用于补偿PBS112a、112b和112c中的双折射。
在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合色单元116例如使用一个或者多个二向色元件组合不同颜色的成像光束114a、114b和114c。具体地说,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示出x-cube合色器,但是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合成器。三个成像光束114a、114b和114c在合色单元116中组合以产生单束有色成像光束118,可以通过投影透镜系统120将该成像光束118引导至屏幕(未示出)。
投影系统的其它实施例可以使用一个或者多个PBS。例如,投影系统可以使用一个或者两个具有各自PBS的成像装置,这在美国专利申请No.10/439449和10/914596中有更详细的描述。成像装置的最大数量不限于三个,投影系统可以使用多于三个成像装置。此外,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光源,包括白光光源(例如高压水银灯)和有色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其意图不是限制如何产生到达PBS的照明光或者在光到达PBS之前如何处理光线。
用于为投影系统提供高对比度图像的高质量的偏振分束器(PBS)以前需要使用具有低应力光学系数(SOC)(也称为光弹常数)的玻璃。低SOC玻璃的实例包括PBH56和SF57玻璃。这些玻璃具有高的铅含量,例如含有重量百分比为70%或者更多的铅氧化物,并且具有高的折射率(大于1.8)。使用含有大量铅的PBS玻璃引起对环境的担忧。此外,因为多层光学膜偏振器中的偏振层具有通常在约1.5到1.6的范围内的折射率,所以偏振层和玻璃之间的折射率差很高,这样在使用SOC玻璃时,使得光以次最佳角度入射到偏振层。例如在美国专利No.6,672,721和6,786,604中所述,该相对较大的折射率差可能引入像差,该像差可以由系统的光学设计或者PBS本身克服。同时,低SOC玻璃具有低的阿贝数(Abbe number),这意味着色散较高,所以低SOC玻璃不适用于覆盖较宽波长范围的应用。
消除产品中的铅是重要的环保目标,并且影响对双折射敏感的光学系统的性能。本发明旨在使用标准玻璃,例如可以从Schott NorthAmerica、Duryea、Pennsylvania获得的N-BK7、N-SK5等或者等同玻璃。例如S-BAL35和ZK3与NSK5基本等同,分别由日本的OharaIncorporated和中国的Chengdu Guangming提供。尽管这些玻璃具有高的SOC值,例如最高比上述低SOC玻璃的SOC值的100倍还大,但是根据本发明可以在如下的PBS应用中使用这些玻璃:即使受到在照明投影电视的成像核心时所经受的应力时,也可以维持高的对比度。这些标准玻璃不含铅。
在成像PBS应用中使用无铅玻璃方面已经做出了许多不成功的尝试。例如Cline等人(LCOS投影显示器中的热应力双折射(Thermalstress birefringence in LCOS projection displays),Display 23(2002)pp.151-159)分析并测试了大量玻璃的照明致热应力双折射(即,由于在照明光照射玻璃时玻璃吸收光而升温,从而产生应力双折射)。该分析提出了用于照明致热应力双折射的品质因数,该品质因数表明SK5、BK7和Ultran30的照明致热应力双折射可以低至足以用于投影电视系统。然而Cline等人提到,他们的分析没有考虑其它应力双折射源,包括由装配和安装引起的机械应力和因为照明以外的原因而引起的热应力,例如冷却风扇、电子器件发热或者由反射成像器吸收和辐射的热量。例如,设置在偏振层和PBS的玻璃棱镜之间的粘接剂可以引起一些额外的应力双折射。例如,该粘接剂可以固化,从而在玻璃盖中产生应力,这导致制造应力。此外,在升高的温度下进行的操作可以导致由于粘接剂、玻璃盖和/或偏振层之间的热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额外的热致应力。除了上述由Cline讨论的照明致热双折射之外,这些额外的应力源引起大量的应力双折射,使得这些无铅玻璃不适合完全代替用于投影系统的PBS中的低SOC玻璃。下面提供的实验结果表明,当使用N-SK5玻璃时将极大地降低PBS的对比度。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涉及用于补偿PBS部件内的双折射光学玻璃的效应的方法,而不是消除PBS组件内的双折射的方法。虽然本发明被认为可以用于PBS内的许多不同种类的反射式偏振层,但是本发明被认为对于笛卡尔多层光学膜(MOF)PBS尤其有用,例如在共同拥有的美国专利No.6,486,997中描述的偏振膜。本发明也对其它种类的PBS有效,例如MacNeille PBS和线栅PBS,其中玻璃元件设置在偏振层和成像装置之间。
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玻璃包括折射率小于1.8,小于1.7甚至小于1.6的玻璃。此外,玻璃的SOC值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大于0.1×10-6mm2N-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大于0.5×10-6mm2N-1,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大于1.0×10-6mm2N-1。可以在本发明中用于使PBS提供高对比度性能的一些无铅玻璃的实例包括可以从SchottNorth America、Duryea、Pennsylvania获得的N-SK5和N-BK7玻璃。N-SK5玻璃在可见光谱内的SOC值为2.16×10-6mm2N-1,而N-BK7的SOC值为2.7×10-6mm2N-1。这大于PBH56玻璃的SOC值(0.09×10-6mm2N-1)的20倍,并且大于SF57玻璃的SOC值(0.02×10-6mm2N-1)的100倍。因此,无铅玻璃对于机械应力和/或热应力的敏感度比高铅玻璃高大约20到100倍。没有装配应力的PBS仍然会对如下应力敏感,即:由于粘接剂和多层偏振器的聚合物膜中的热传递和水分吸收而产生的应力。如下文所述,即使最初制备出无应力的PBS,也难以使用处于平面镜暗态的PBS并在对PBS加热、冷却以及将其安装到适当位置时维持良好的暗态均匀性。
设置在PB S和成像装置之间的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例如四分之一波膜或者四分之一波片)可以用于至少部分地补偿无铅玻璃中的与应力相关的双折射。这减小通常与在PBS中使用的传统无铅玻璃相关联的对比度降低。
现在,将参照图2更详细地描述有应力的PBS的双折射,图2示意性示出PBS 200,其具有夹在两个盖204、206的相对表面204a、206a之间的反射式偏振层202。盖204、206采用棱镜的形式,具有用于传输光线进入和射出PBS 200的不平行于表面204a、206a的其它表面。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盖204、206是直角棱镜,相对表面204a、206a相对于反射式偏振层202的输出表面204b以45°设置,但是也可以用不同角度设置表面204a、206a。盖204、206可以使用例如分别位于反射式偏振层202与盖204、206之间的粘接剂层205a、205b安装到反射式偏振层202上。粘接剂的一个合适的实例是在美国专利公开No.2004/0234774A1中批露的光学环氧树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射式偏振层202可以是由不同聚合物材料的交替层形成的多层光学膜反射式偏振器,其中交替层组中的一组是由如下的双折射材料形成的:不同材料的折射率对于以一个线性偏振态偏振的光匹配,而对于正交线性偏振态的光失配。因此,在匹配偏振态上的入射光基本透射通过偏振层202,而在失配偏振态上的光基本上由偏振层202反射。
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反射式偏振层,例如,MacNeille PBS中经常使用的无机电介质层堆、如美国专利No.6,719,426所述的用于玻璃棱镜中的线栅偏振器、或者以类似方法使用的任何其它偏振选择层。反射式偏振层202可以采用与上述相似的方式粘合到盖204上。
当非偏振照明光210或者混合偏振态的光入射到PBS 200上时,反射式偏振层202基本反射一个偏振态210a(本文称为s偏振态)的光,并且基本透射正交偏振态(本文称为p偏振态)210b的光。然而,应该注意到,当PBS是笛卡尔MOF时,反射光和透射光的偏振态是参照PBS的固定的材料光轴来确定的,而材料光轴由反射式偏振层本身的物理各向异性的方向决定。对于MacNeille偏振器,偏振方向是参照偏振器的反射平面来确定的。所以,本文使用术语s偏振和p偏振以分别表示由PBS基本反射和透射的光的正交的偏振态,在使用MacNeille PBS的情况下两个术语严格准确,而在使用笛卡尔PBS的情况下两个术语大概并且基本准确,这样在两种情况下都方便描述。线栅偏振器和MOF偏振器是笛卡尔偏振器的两个实例。
入射s偏振光被反射式偏振层202反射的比率为Rs,而入射p偏振光被反射式偏振层202透射的比率为TP。即使反射式偏振层202是理想的偏振器,即仅反射s偏振光(Rs=1)而仅透射p偏振光(TP=1),到达成像装置212的光仍然是混合偏振光,下面进行解释。
第一盖204受到应力从而产生应力双折射。许多不同原因可以产生应力。例如,可能由于在制造过程中或者在将PBS 200安装到光学系统内时的各种机械因素而产生应力。此外,应力的本质可能是热应力,例如由照明致热应力产生,或者由玻璃、光学粘接剂、反射式偏振层或者PBS底座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产生。这样,即使当没有反射p偏振光,即TP=1时,反射光210a穿过双折射盖204到达成像装置212,因此到达成像装置212的光包含s偏振光和p偏振光。而且在反射式偏振层202和第一盖204之间的粘接剂层205a中也存在额外双折射。
在PBS 200的一侧由于应力导致的双折射而产生的延迟效应可能大于另一侧,下面对此进行解释。光线220入射到第一盖204的左侧边缘并在第一盖204内沿相对较长的路径传播,然后经反射成为光束220a,该光束220a在第一盖204内沿相对较短的路径到达成像装置212。光线230入射到第一盖204的右侧边缘并在第一盖204内沿相对较短的路径传播,然后经反射成为光束230a,该光束230a在第一盖204内沿相对较长的路径到达成像装置212。这样,到达成像装置的光束230a在经反射式偏振层202反射后在第一盖204内穿过的路径相对于光束220a来说更长,因此,由于第一盖204内的双折射,光束230a相对于光束220a来说可能包含更多的p偏振光。可以放弃透射通过反射式偏振层202的光束220b和230b。
在暗态中,成像装置212基本不调制反射光的偏振,因此经成像装置212反射的光束222和232的偏振态与入射到成像装置212的光基本相同。因为光束222几乎不包含p偏振光,所以仅相对较小量的光被反射式偏振层202透射成为光束222a,而相对较大量的光被反射成为光束222b。另一方面,光束232包含较大比率的p偏振光,当返回到反射式偏振层202时p偏振光的量增加,因此与光束222a相比,透射光束232a具有更大的光强度。所以,由反射式偏振层202反射的光束232b没有光束222b强。这样,在暗态中,成像光可能会是不均匀的,而且在PBS的一侧比另一侧更亮。
在第一盖204中的应力双折射效应施加在所有入射到成像装置的光线上,包括轴上光线和斜光线。此外,该效应从PBS的一侧到另一侧增加,因此至少在反射平面内关于照明光束的中心不对称。
已经通过实验观察到该现象。如图3A和图3B所示,使用了两个实验装置。在如图3A所示的装置300中,高压水银弧光灯发射的s偏振光302以f/2.3的光束引导到MOF PBS 304。MOF PBS 304基本反射s偏振光到平面镜306,使用该平面镜306来模拟在暗态下的反射式成像装置。从平面镜306反射并透射通过PBS 304的光3G8由偏向棱镜310引导到透镜312,该透镜312在对角线尺寸为50”(127cm)的屏幕上形成平面镜306的图像。然后,使用由RadiantImaging Inc.(Duval WA)制造的ProMetric PM-1421-1 ImagingColorimeter捕捉屏幕上的图像。该PBS是在共同拥有的美国专利6,609,705和6,721,096中描述的MOF PBS。对于f/2.3的光束,该PBS具有在可见光区域(从430nm到700nm)上的Tp和Rs值都大于95%的偏振层。
除了采用四分之一波反射镜(QWM)356(即安装了四分之一波延迟片358的反射镜357)代替平面镜306以外,图3B所示的装置350与图3A所示的装置相同。对每个装置300、350记录暗态图像。围绕平行于z轴的轴线旋转QWM 356以得到最佳的暗态。另外,通过围绕平行于z轴的轴线旋转QWM 356而得到屏幕上的最亮光束,记录QWM装置350的亮态图像。
图4A示意性示出投影图像400的外周界,其具有16∶9的高宽比。六条虚线402a-402c、404a-404c代表横过投影图像的线。图4B示出沿屏幕上三条竖直线402a-402c的平面镜暗态的亮度:曲线412a表示沿线402a的暗态亮度,曲线412b表示沿线402b的暗态亮度,以及曲线412c表示沿线402c的暗态亮度。将暗态的亮度值相对于QWM暗态亮度标准化,即,通过将平面镜暗态亮度除以QWM暗态亮度而得到图中的值。这可以从结果中去除一些系统误差,例如由照射平面镜的光束的光强分布不均匀性引起的误差。
将坐标系的原点设置在屏幕的中心,即线402b和404b相交的位置。竖直线402a-402c的x坐标分别为-0.45、0和0.45,而水平线404a-404c的y坐标分别为0.27、0和-0.27。这样,标记为A到I的点,即线402a-402c和404a-404c的交点,具有如下的坐标:A(-0.45,0.27)、B(0,0.27)、C(0.45,0.27)、D(-0.45,0)、E(0,0)、F(0.45,0)、G(-0.45,-0.27)、H(0,-0.27)和I(0.45,-0.27)。这些坐标对应于在投影屏幕上测量的位置(单位:m)。
首先,观察对应于图像右侧的线402c的曲线412c,在大约-0.3m到0m的位置上平面镜暗态亮度接近QWM亮度。然而,对于0m和0.3m之间的位置,平面镜暗态的相对亮度大幅增加,其值高达大约7。换句话说,平面镜暗态的亮度是QWM暗态亮度的大约7倍。这说明,当不使用四分之一波延迟片的时候,在这个区域内存在更多的暗态漏光。这样,图像的右上角看起来比左下角亮。其它曲线412a、412b不像曲线412c在图像的高度上有如此大的变化,这说明暗态图像在图像400的右上角最亮。
图4C示出对于横过屏幕400的三条水平线404a-404c,平面镜暗态的标准化亮度:曲线414a表示沿线404a的暗态亮度,曲线414b表示沿线404b的暗态亮度,以及曲线414c表示沿线404c的暗态亮度。曲线414a表示沿图像400上部的位置处的暗态图像亮度,该曲线414a对于屏幕左侧的位置(小于0m的位置)具有较低的值,但是对于屏幕右侧的位置具有较高的值。这个结果与前一段中所讨论的竖直线412a-412c的结果吻合。曲线414b和414c相对较平坦,这表明在这些区域中平面镜306或者QWM 356的暗态光强差别不大。标记416的点对应于存在灰尘从而妨碍测量出暗态亮度真实值的区域。
对于投影图像区域内的9个不同位置(对应于位置A-I)计算对比度(contrast ratio),即亮态照度除以暗态照度的比值。通过如下方法测量对比度,即:测量当QWM旋转到对探测器314具有最大透射率的位置时暗态光的亮度和亮态光的亮度。在表I中列出对每个装置300和350测量对比度的结果。
表1使用和不使用四分之一波补偿时成像光中不同位置处的对比度
  暗态   A   B   C   D   E
  平面镜(306) 15214 2397 1051 7972 4294
  QWM(356) 6052 5009 6844 8275 5754
  暗态   F   G   H   I
  平面镜(306) 6904 5926 6661 19171
  QWM(356) 6252 7723 8223 11486
优选的是,电视投影系统的对比度是2500或者更高的水平。可以看出,在单独使用平面镜306时,点B和C不能满足这个标准,这是因为在PBS盖中的应力双折射的缘故。相反的是,对于投影图像上的所有点,QWM暗态的对比度都远大于2500。
对于一些点,例如点A和I,当使用平面镜306而不是QWM 356时,对比度更高。这些点对应于PBS盖上几乎没有或者完全没有产生应力双折射的位置。由于四分之一波延迟片358的可能由安装引起的或者是延迟片358本身固有的缺陷,例如取向缺陷,所得到的QWM投影图像的对比度减小。此外,使用QWM 356的装置350没有进行波长优化,优化后的组件预期会具有改善的对比度性能。QWM 356上的四分之一波延迟片358不是光谱中性的,而是具有大约137nm的双折射。因此,该四分之一波片仅针对550nm附近的波长提供真正的四分之一波延迟。在QWM的情况下,可以预期的是,通过如下方法获得改善的对比度结果:即,通过缩小使用的入射光带宽或者通过使用对于照明光的波长范围具有更一致的延迟量的(flatterretardation)的QWM 356。应该注意,在三面板投影系统中,入射到成像装置上的光的带宽通常为大约70nm或者更小,并且可以优化光学元件(包括PBS和四分之一波延迟片)在每个投影色带上的表现。
已经使用米勒矩阵(Mueller Matrix)偏振模型来模拟使用四分之一波延迟片(QWR)的效果。展示该效果的最简单的模型包括与PBS功能等同的交叉线性偏振器,交叉偏振器等同于一次反射和一次穿过PBS的透射。在等同的偏振器之间设置双折射玻璃以模拟PBS盖、QWR、具有一些杂散延迟(stray retardance)的LCoS成像器以及反射镜。
图5示意性示出PBS的面500,并示出偏振(s偏振)方向,而且面500上的不同箭头示出不同的双折射方向。双折射方向取决于玻璃材料中的应力方向。得到的分析结果表明QWR补偿器基本校正取向与偏振方向夹角为45°(标记为箭头(a))的任何水平的双折射或者应力。取向在0°或90°的应力(分别为箭头(b)和(c))对于偏振光束的偏振没有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取向在22.5°的应力(模45°)(箭头(d)和(e))最难以用QWR进行补偿。
现在将参照图6A至图6D讨论这种现象的原因。图6A示意性示出光束610入射到由两个盖604、606之间的反射式偏振层602形成的PBS 600。光进入第一盖604并由反射式偏振层602朝向成像装置608反射。第一盖604显示出应力双折射。
光610在反射式偏振层602内起偏,或者如果该光610先前已经起偏则进行再次起偏。这以如下条件为假设:反射式偏振层602具有高的TP值,在入射光的带宽和入射角的范围内该TD值至少大于90%,优选的是大于92%,更为优选的是大于94%。在美国专利No.6,609,795中所述的多层膜偏振层获得了高的TP值,在整个波长范围(430nm到700nm)内对于f/2.3的光束,典型值达到96%和98%之间。这样,仅有处于不需要的偏振态的一小部分光反射到成像装置608。
反射光610a沿穿过第一盖604的一条路径传输。在射出第一盖604时,在与z轴垂直的平面A内的光610a的偏振态是正交偏振成分的混合。图6B所示是对光束偏振成分的示例性选择,该图示出当观察者沿负z方向透过PBS 600观察成像装置时,穿过玻璃延迟区域的一部分光束610a的偏振态。假设s偏振方向与y方向平行,而p偏振方向与x方向平行,该假设适用于轴向光线的情况。光束610具有相对于y轴(s偏振方向)的偏振角θ0。光是椭圆偏振的,而偏振角θ0是偏振椭圆的长轴方向。对于与偏振方向夹角为45°的延迟,采用下式得到偏振角θ0
θ0=tan-1(Ix/Iv)
其中,Ix=I0·sin2(2□□n·d/□),以及
Iv=I0·cos2(2□□n·d/□)
I0是入射光的光强,Ix和Iy分别是平行于x轴偏振的光(p偏振光)和平行于y轴偏振的光(s偏振光)的相对强度;□nd是沿所研究玻璃区域中的光学路径的总延迟量;而□是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对于其它延迟取向,上述公式更复杂,但是在本质上相似。θ0的实际值取决于第一盖604的延迟量,并且在实际情况下,该θ0的实际值可以小于图6B所示的值。选择图6B所示的具体值θ0仅为了说明的目的。
光束610a透射通过QWR 612,并由成像装置608反射成为反射光束614并再次透射通过QWR。两次透射通过QWR 612在功能上相当于通过一个半波延迟片。所以,反射光束614的偏振角翻转到一θ0。图6C示出在由成像装置608反射之后反射光束614在平面A上的偏振角。
在再次透射通过QWR 612后,光束614沿基本相同的路径通过盖604到达反射偏振层602,因此经历与光610在入射路径上基本相同的由于应力双折射产生的延迟量。虽然光束614在平面A内的偏振角相对于光束610翻转,然而净效果是这样的:一旦光束614再次通过第一盖604到达偏振层602,偏振角θ旋转返回到等于0或者接近0的值。这在图6D中示意性示出,该图示出在反射偏振层602上,光束614在平面B内的偏振态。在示出的实例中,补偿是理想的,光束614是s偏振的,即其偏振方向平行于y轴。该光束将被PBS 600的偏振层602反射,并且基本不对投影图像的亮度做贡献,这正如在暗态成像时应有的情况一样。另一方面,偏振调制光614透射通过反射偏振层602而成为成像光。应该理解到,由于上述的原因,对PBS盖的双折射的补偿可能不总是完全的。然而,补偿的程度会是明显的,并且使得能够将无铅玻璃应用到具有高对比度的PBS中。
在反射偏振器具有相对较高的TP值的情况下,使用QWR 612对轴上光610a(即沿平行于z轴的方向从反射偏振层602透过第一盖604传播的光)可以进行良好的应力双折射补偿。然而,在实际中,条件没有这么理想。例如,通常由在特定锥角范围内的光照射成像元件,因此,入射到成像装置608的光线不一定平行于z轴。这样,对于入射和出射光线,双折射的情况不同:反射光线的传播角偏离z轴越大,则照明光的偏振角旋转与反射光线的偏振角旋转的差越大。这样,对第一盖604内的应力双折射的补偿程度可能减小。
此外,当TD值降低到小于100%时,由反射偏振层602朝向成像装置608反射的光包含的p偏振光的量增加。由QWR 612产生的偏振角翻转仅仅补偿如下双折射效应,即:经过反射偏振层602反射后的在反射偏振层602和成像装置608之间的路径上的双折射效应。相应地,当反射光610a包含p偏振光时,对比度将降低。因此,非常重要的是,TP应该是高的以减少在反射偏振层602上反射的p偏振光的量。因此,这个减少应力双折射效应的方法对于下述情况非常有用:即,当使用有效f-数为,例如f/3.0或者甚至小到f/2.0或者更小的照明光时,对于极限光线TP值大于90%。优选的是,TP值大于92%,更优选的是大于94%。
除了PBS盖604以外,QWR 612还至少部分地补偿设置在偏振层602和QWR 612之间的任意组成部件中的双折射。例如,QWR 612可以补偿在盖604和偏振层602之间的粘接剂层内产生的双折射。此外,可以将可选的物镜618设置在成像装置608的附近:这种设置(尤其在横向色差方面)可以为投影透镜获得更多的设计自由度。如果物镜618置于QWR 612和偏振层602之间,则物镜618中的双折射可以由QWR 612补偿。其它可以设置在QWR 612和偏振层602之间的组成元件包括,例如用于支撑QWR 612的玻璃衬底(未示出)。
在成像装置608的镜面和偏振层602之间的光学面可以设置有增透性能,例如使用增透涂层。这减少反射损耗,从而增加成像光的光通量。另外,使用增透面可以减少在亮区(相对投影图像的暗背景设置)的周围产生的光晕。这种光晕可能由于从亮区背离光学面朝向成像装置608中的反射镜的发散光线而产生。然后光由反射镜反射并具有正确的偏振态以透射通过PBS 600而成为成像光。这些光线位于亮区以外,并且对于观察者来说,看起来像从紧邻地包围亮区的暗区中发射的。
现在讨论一些从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图7示出作为如下参数的函数计算出的对比度等高线图:i)在单次透射偏振层602和成像装置608之间的玻璃盖时在玻璃盖604中的延迟量,以及ii)QWR 612的取向角。相对于如下条件设置QWR 612的取向角(以度为单位):即QWR 612的快轴与反射面平行或者垂直。假设盖604中的双折射相对于反射面有45°夹角。该模型假设:成像装置是在相对于反射面的45°夹角处具有5nm的面内残余双折射的VAN模式液晶显示面板。可以看出,当QWR 612的快轴旋转到相对于反射面为大约1.8°时得到最大对比度。该计算假设PBS 600内的TP=100%。既然一些MOF PBS可以具有大于98%的TP值,所以这个假设是合理的。应该注意到,如上所述,对于玻璃盖604中的该双折射取向角,玻璃盖604中的任意双折射量可以由一个QWR 612的单一取向角进行完全补偿。
图8示出与图7相似的等高线图,但是玻璃盖604中的双折射取向角为22.5°,这是最难以使用本方法进行补偿的情况。显然,在一定的延迟量水平上,QWR不能理想地补偿双折射。然而,明智地选择QWR的取向角,例如由直线802所示的水平,对于玻璃盖延迟量达到20nm的情况仍然能够提供相对较高的对比度(大于6000∶1)。应该注意到的是,在实际的PBS中,玻璃盖的双折射不是都具有22.5°的取向角,因此得到的实际对比度可能高于该图中所示。这样,可以使用QWR补偿盖中延迟量水平大于1nm、大于5nm和大于10nm的情况。
图9示出作为盖604中双折射取向角和QWR 612的取向角的函数的对比度等高线图。通过假设玻璃盖604的延迟量为10nm得到该图中的结果。这些结果清楚地表明,如水平线902所示,QWR 612的单一取向角能够为任意的双折射取向角提供大于8000∶1的高对比度性能。
图10示出将如下情况下作为玻璃盖604中延迟量的函数的对比度进行比较的图:a)无QWR补偿的情况,曲线1002;b)优化的QWR补偿,假设在成像装置中不存在残余双折射的情况,曲线1004;c)优化的QWR补偿,在暗态下相对于入射偏振态为45°时具有约5nm的残余延迟量的情况,曲线1006。玻璃盖604中的双折射的取向角假设为25°。在没有补偿的情况下(曲线1002),在玻璃盖604中的延迟量为小值时对比度迅速下降。在延迟量为大约0.004个波长时(对于可见光大约为2nm),对比度减少一半。然而,在进行补偿的情况下(曲线1004、1006),延迟量的大小必须大于0.03个波长(对于可见光大约为15nm)才能产生相似水平的对比度减小。对于大多背投电视机(RPTV),有用的PBS对比度水平应该大于2500:1。图1 0的结果表明,当没有QWR补偿时,在应力取向角为25°的情况下这个水平的对比度需要不多于0.004个波长的延迟量。对比之下,进行双折射补偿的系统可以容许该双折射水平的至少10倍,同时仍然满足2500∶1的对比度要求。从表I总结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断,该玻璃盖具有大约0.0085个波长(对于可见光大约为4.7nm)的应力导致的延迟量,这是未进行补偿的系统所不容许的,但是完全在进行补偿的系统可接受的延迟量水平范围内。
除了使用QWR进行补偿,对于减小应力导致的双折射的影响来说,可以考虑的另一个因素是减小施加在PBS上的应力量。一些应力源很难避免,例如由PBS玻璃中的光吸收引起的热致应力。另一些应力源可以通过谨慎的制造和设计而减少,例如由安装引起的应力。
通常方便的是将包括一个或者多个PBS的光学核心器件安装到光学元件上。例如,图1的投影系统100示出例如使用诸如压敏粘接剂或者光学环氧树脂等光学粘接剂将PBS 112a、112b、112c安装到合色单元116上。
因此,不应该认为本发明只限于上述具体实例,而是应该认为本发明包括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明确提出的本发明的所有方面。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很容易明白适用于本发明的各种修改、等同处理以及多种结构。权利要求书旨在包括这些修改和设计。

Claims (57)

1.一种光学单元,包括:
偏振分束器,其包括:
第一盖,其具有用于透射光束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第二盖,其至少具有用于透射光束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
盖的第一表面设置为与所述第一盖的第一表面相对;以及
反射式偏振层,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盖的第一表面和所述第
二盖的第一表面之间;以及
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盖的第二表面附近,所述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布置成基本上使得对如下光在所述第一盖中的双折射的补偿最大化,即在所述第一盖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两次透射所述第一盖的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盖由折射率不大于1.8的玻璃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单元,其中
所述玻璃的折射率不大于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单元,其中
所述玻璃的折射率不大于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单元,其中
所述应力光学系数大于0.1×10-6mm2N-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单元,其中
所述应力光学系数大于0.5×10-6mm2N-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单元,其中
所述应力光学系数大于1.0×10-6mm2N-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单元,其中
所述反射式偏振层包括多层聚合物光学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单元,还包括:
成像装置,其设置在从所述第一盖的第二表面经过所述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的光学路径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单元,其中
所述成像装置包括反射式液晶成像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单元,其中
所述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的快轴的取向角选择为至少部分地补偿光两次透射所述第一盖的光经历的双折射和所述成像装置的残余双折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单元,其中
从所述成像装置经过所述偏振分束器的成像光的横截面部分的对比度大于1000∶1。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单元,还包括:
第二双折射元件,其设置在所述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和所述反射式偏振层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双折射元件包括透镜。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单元,其中
光经所述反射式偏振层反射并垂直地透射所述第一盖的第二表面传播到所述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的路径限定入射平面,所述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的快轴取向为不平行于也不垂直于所述入射平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单元,还包括:
产生光束的光源,所述光束经过第三表面入射到所述第一盖,所述光束具有大于f/2.5的f-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单元,还包括:
产生光束的光源,所述光束经过第三表面入射到所述第一盖,所述光束具有不大于f/2.5的f-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盖由基本无铅的玻璃材料形成。
19.一种光学系统,包括:
第一偏振分束器,其具有设置在第一盖和第二盖之间的反射式偏振层,所述第一盖由具有大于0.1的应力光学系数的材料形成;
第一反射式成像装置,其朝向所述第一盖的第一表面,以使得光从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的反射式偏振层透射通过所述第一盖到达所述反射式成像装置,并且由所述反射式成像装置反射从而透射所述第一盖到达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的反射式偏振层,所述光在所述第一盖中受到应力双折射的影响,并且在所述反射式成像装置中受到残余双折射的影响;以及
第一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其设置为延迟穿过所述第一盖的第一表面和所述反射式成像装置之间的光。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取向为使得对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的第一盖和所述反射式成像装置中的双折射的补偿最大化。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
所述应力光学系数大于0.5×10-6mm2N-1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
所述应力光学系数大于1.0×10-6mm2N-1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盖由折射率不大于1.8的玻璃形成。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
所述玻璃具有不大于1.7的折射率。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
所述玻璃具有不大于1.6的折射率。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学系统,还包括:
光源;以及
光束管理光学系统,其用于经由所述偏振分束器将照明光束导向所述成像装置。
27.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学系统,还包括:
投影透镜单元,其设置为投影来自所述成像装置的图像。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
投影图像的对比度不小于1000∶1。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
所述投影图像的对比度不小于2500∶1。
3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学系统,还包括:
至少第二偏振分束器、至少第二反射式成像装置和合色单元,来自所述第一和至少第二反射式成像装置的成像光在所述合色单元中组合,以产生组合成像光束。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光学系统,还包括:
至少第三偏振分束器和至少第三反射式成像装置,来自所述第一、第二和至少第三反射式成像装置的成像光在所述合色单元中组合,以产生所述组合成像光束。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
所述合色单元包括x-cube合色单元,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偏振分束器安装到所述x-cube合色单元上,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反射式成像装置分别安装到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偏振分束器上。
33.一种光学系统,包括:
成像装置;
反射式偏振层,其设置为将处于所选偏振态的光反射到所述成像装置或者反射来自所述成像装置的处于所选偏振态的光;
至少第一双折射元件,其设置在所述成像装置和所述反射式偏振层之间的光学路径上,所述第一双折射元件具有基本与所述光学路径垂直的面,所述双折射元件的双折射是不均匀的,所以对于透射穿过所述面的不同部分的光来说,双折射延迟量的值不同;以及,
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双折射元件和所述成像装置之间,所述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取向为至少部分地补偿在所述反射式偏振层和所述成像装置之间往返传播的光的延迟量。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双折射元件包括用于所述反射式偏振层的玻璃盖。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
对于透射穿过所述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光来说,所述第一双折射元件具有大于至少1nm的单程延迟量。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双折射元件具有大于至少5nm的单程延迟量。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双折射元件具有大于至少10nm的单程延迟量。
38.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双折射元件是具有大于0.5×10-6mm2N-1的应力光学系数的玻璃盖。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
所述应力光学系数大于1.0×10-6mm2N-1
40.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光学系统,还包括:
第二双折射元件,其设置在所述成像装置和所述偏振层之间的光学路径上。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双折射元件包括透镜。
42.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光学系统,还包括:
光源;以及
光束管理光学系统,其用于经由所述反射式偏振层将照明光束导向所述成像装置。
43.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光学系统,还包括:
投影透镜单元,其设置为投射来自所述成像装置的图像。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
所述图像的对比度不小于2500∶1。
45.一种光学系统,包括:
合色单元,其具有至少两个与不同色带相关的入射面;
至少两个偏振分束器,其分别相对于所述至少两个入射面操作地设置,所述至少两个偏振分束器中的至少第一偏振分束器包括设置在第一盖的第一表面和第二盖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第一反射式偏振层,所述第二盖设置在所述反射式偏振层和所述合色单元之间,所述第一盖由具有大于0.1×10-6mm2N-1的应力光学系数的透明材料形成,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限定第一反射平面;以及,
第一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的第一盖位于所述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和所述反射式偏振层之间,所述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的快轴的取向不平行并且不垂直于所述第一反射平面。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
所述至少两个偏振分束器中的第二偏振分束器包括设置在第三盖的第一表面和第四盖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第二反射式偏振层,所述第四盖设置在所述第二反射式偏振层和所述合色单元之间,所述第三盖由具有大于0.1×10-6mm2N-1的应力光学系数的透明材料形成,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器限定第二反射平面,所述光学系统还包括第二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器的第三盖位于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和所述第二反射式偏振层之间,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的快轴的取向不平行并且不垂直于所述第二反射平面。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
所述至少两个偏振分束器中的第三偏振分束器包括设置在第五盖的第一表面和第六盖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第三反射式偏振层,所述第六盖设置在所述第三反射式偏振层和所述合色单元之间,所述第五盖由具有大于0.1×10-6mm2N-1的应力光学系数的透明材料形成,所述第三偏振分束器限定第三反射平面,所述光学系统还包括第三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所述第三偏振分束器的第五盖位于所述第三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和所述第三反射式偏振层之间,所述第三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的快轴的取向不平行并且不垂直于所述第三反射平面。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偏振分束器安装到所述合色单元上。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第四和第六盖安装到所述合色单元上。
50.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光学系统,还包括:
第一、第二和第三成像装置,其分别操作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偏振分束器附近。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成像装置分别安装到所述第二、第四和第六盖上。
52.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成像装置中的至少一个是反射式成像装置。
53.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光学系统,还包括:
光源;以及
光束管理光学系统,其用于将照明光导向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
54.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光学系统,还包括:
投影透镜单元,其设置为投射从所述合色单元接收的图像。
55.一种补偿图像投影系统中的双折射的方法,包括:
在偏振层处使光基本起偏成所选的偏振态;
引导偏振光透过双折射元件到达成像装置;
在所述成像装置上反射所述偏振光;
在所述偏振层上对反射偏振光检偏;以及
使所述偏振光和所述反射偏振光透射经过设置在所述双折射元件和所述成像装置之间的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所述四分之一波延迟元件取向为充分优化对所述双折射元件中的延迟量的补偿。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产生光并将所述光导向所述偏振层。
57.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检偏光投射到屏幕上。
CN2006800095912A 2005-03-23 2006-03-14 在偏振分束器以及使用该偏振分束器的系统中的应力双折射补偿的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11470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088,153 US7357511B2 (en) 2005-03-23 2005-03-23 Stress birefringence compensation in polarizing beamsplitters and systems using same
US11/088,153 2005-03-23
PCT/US2006/009265 WO2006101879A1 (en) 2005-03-23 2006-03-14 Stress birefringence compensation in polarizing beamsplitters and systems using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7095A true CN101147095A (zh) 2008-03-19
CN101147095B CN101147095B (zh) 2010-05-19

Family

ID=36655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095912A Active CN101147095B (zh) 2005-03-23 2006-03-14 在偏振分束器以及使用该偏振分束器的系统中的应力双折射补偿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7357511B2 (zh)
EP (1) EP1866692B1 (zh)
JP (1) JP5203926B2 (zh)
KR (1) KR101257125B1 (zh)
CN (1) CN101147095B (zh)
TW (1) TWI507731B (zh)
WO (1) WO200610187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1076A (zh) * 2013-01-15 2015-08-26 索尼公司 投影型显示装置和直视型显示装置
CN105045020A (zh) * 2014-05-02 2015-11-1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投影设备
CN108369384A (zh) * 2015-12-09 2018-08-03 Asml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灵活性的照射器
US20220035002A1 (en) * 2020-07-29 2022-02-03 Argo AI, LLC Mirror with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 for lidar syste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52112B2 (ja) * 2005-04-26 2011-03-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投射型表示装置
US7673993B2 (en) * 2005-12-22 2010-03-0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rojection system using reflective polarizers
US20070222949A1 (en) * 2006-03-27 2007-09-27 Liu-Liang Liao Light combining/projecting system for outputting light beams of the same polarization
US7821713B2 (en) * 2007-05-18 2010-10-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lor light combining system for optical projector
KR101443729B1 (ko) * 2008-04-02 2014-09-23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프리즘 빔 분리기
JP5018606B2 (ja) * 2008-04-07 2012-09-05 株式会社ニコン 照明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5245588B2 (ja) * 2008-07-10 2013-07-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装置用の画像合成装置
ES2399804T3 (es) 2008-08-07 2013-04-03 Panasonic Corporation Medio de grabación de información, método de lectura y sistemas para leer y escribir el medio
US20100245771A1 (en) * 2009-03-26 2010-09-30 Jiangsu Lexvu Electronics Co., Ltd.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assembly and single-imager micro projection engine
US8287129B2 (en) 2010-05-21 2012-10-16 Eastman Kodak Company Low thermal stress birefringence imaging system
US8504328B2 (en) 2010-05-21 2013-08-06 Eastman Kodak Company Designing lenses using stress birefringence performance criterion
US8649094B2 (en) 2010-05-21 2014-02-11 Eastman Kodak Company Low thermal stress birefringence imaging lens
EP2644983A4 (en) * 2010-11-25 2014-07-09 Uk Choi LIGHTING SYSTEM WITH POLARIZED LIGHT
US8830580B2 (en) 2011-10-27 2014-09-09 Eastman Kodak Company Low thermal stress catadioptric imaging optics
US8786943B2 (en) 2011-10-27 2014-07-22 Eastman Kodak Company Low thermal stress catadioptric imaging system
EP3203307A1 (en) 2011-11-28 2017-08-0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s providing high resolution images and systems utilizing such beam splitters
US9104048B2 (en) 2012-01-25 2015-08-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projector with single modulator
US8960913B2 (en) * 2012-01-25 2015-02-24 International Busni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projector with two color imaging
US8992024B2 (en) 2012-01-25 2015-03-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projector with circular light polarization
US9004700B2 (en) 2012-01-25 2015-04-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projector stabilization circuit
US20130188149A1 (en) 2012-01-25 2013-07-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projector
US9325977B2 (en) 2012-01-25 2016-04-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hree dimensional LCD monitor display
US8985785B2 (en) 2012-01-25 2015-03-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hree dimensional laser image projector
EP2885665A1 (en) * 2012-08-15 2015-06-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 plates providing high resolution images and systems utilizing such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 plates
JP6743811B2 (ja) * 2015-04-30 2020-08-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投射型表示装置
WO2017123278A1 (en) * 2016-01-15 2017-07-20 Digital Signa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larization compensation
US11360320B2 (en) * 2017-08-01 2022-06-14 Vuzix Corporation Hexahedral polarizing beamsplit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3154A (en) * 1988-02-25 1990-07-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US5327270A (en) * 1989-03-23 1994-07-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 apparatus and light valve image projection system
JPH0738050B2 (ja) * 1989-03-23 1995-04-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偏光ビームスプリッタ装置とその装置を用いたライトバルブ光学装置
US5472635A (en) * 1990-04-10 1995-12-05 Nippon Oil Company, Ltd. Phase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same
EP0522620B1 (en) 1991-06-28 1997-09-0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isplay device
JP3168765B2 (ja) * 1993-04-01 2001-05-2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偏光装置および該偏光装置を用い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US5576854A (en) * 1993-11-12 1996-11-19 Hughes-Jv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light valve projector with improved contrast ratio and with 0.27 wavelength compensation for birefringence in the liquid crystal light valve
US5576861A (en) * 1993-12-15 1996-11-19 Ois Optical Imaging Systems, In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a retarder with 100-200nm retardation and having high contrast viewing zone centered in positive or negative vertical region
US5490635A (en) * 1994-06-02 1996-02-13 Astec Industries, Inc. Control cab support mechanism
US6486997B1 (en) * 1997-10-28 2002-11-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flective LCD projection system using wide-angle Cartesian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
JP3410977B2 (ja) * 1998-09-14 2003-05-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ライト及び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DE10005321A1 (de) * 1999-03-29 2000-10-05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Vorrichtung zur schwimmenden Spannung eines zu bearbeitenden Werkstückes
KR100745877B1 (ko) * 1999-04-21 2007-08-02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반사 lcd용 광학 시스템
JP2002207213A (ja) * 2001-01-11 2002-07-26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素子又は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3904140B2 (ja) * 2001-01-19 2007-04-11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色分解合成光学系
JP2002338294A (ja) * 2001-05-16 2002-11-27 Jap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rp ガラ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669343B2 (en) * 2001-05-31 2003-12-3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mage display system
US6609795B2 (en) 2001-06-11 2003-08-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
US6672721B2 (en) * 2001-06-11 2004-01-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rojection system having low astigmatism
CN1312941C (zh) * 2001-06-13 2007-04-25 3M创新有限公司 投影系统的光学装置
JP4834934B2 (ja) * 2001-07-25 2011-12-14 株式会社ニコン 色合成光学装置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03066404A (ja) * 2001-08-27 2003-03-05 Sony Corp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
CN1435388A (zh) * 2002-01-30 2003-08-13 保谷株式会社 棱镜用光学玻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棱镜用光学部件
JP2003302699A (ja) * 2002-02-05 2003-10-24 Sharp Corp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シフト素子
JP2005519326A (ja) * 2002-02-28 2005-06-30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複合偏光ビームスプリッタ
US6805445B2 (en) * 2002-06-05 2004-10-19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ojection display using a wire grid polarization beamsplitter with compensator
JP2004061726A (ja) * 2002-07-26 2004-02-26 Canon Inc 画像投射装置
JP2004093954A (ja) * 2002-08-30 2004-03-25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反射型投射表示装置
CN100343721C (zh) * 2002-09-27 2007-10-17 株式会社尼康 投影显示设备
US7145719B2 (en) * 2003-01-08 2006-12-0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cores and projection systems containing the optical core
US7237899B2 (en) * 2003-05-16 2007-07-0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Highly efficient single panel and two panel projection engines
US7071263B2 (en) * 2003-05-19 2006-07-0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poxy adhesives and bonded substrates
CN1204438C (zh) * 2003-06-13 2005-06-01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投影显示中的偏振转换光管
JP2005017502A (ja) * 2003-06-24 2005-01-20 Fujinon Corp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
JP4422986B2 (ja) * 2003-08-22 2010-03-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WO2005057918A1 (en) * 2003-12-11 2005-06-23 Lg Electronics, Inc. Actuator for improvement of resolution
JP4569113B2 (ja) * 2004-01-22 2010-10-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US7234816B2 (en) * 2004-02-03 2007-06-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 assembly adhesive
US7364302B2 (en) 2004-08-09 2008-04-2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rojection display system using multiple light sources and polarizing element for using with same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1076A (zh) * 2013-01-15 2015-08-26 索尼公司 投影型显示装置和直视型显示装置
CN104871076B (zh) * 2013-01-15 2018-05-01 索尼公司 投影型显示装置和直视型显示装置
CN105045020A (zh) * 2014-05-02 2015-11-1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投影设备
CN108369384A (zh) * 2015-12-09 2018-08-03 Asml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灵活性的照射器
US10698226B2 (en) 2015-12-09 2020-06-30 Asml Holding N.V. Flexible illuminator
US20220035002A1 (en) * 2020-07-29 2022-02-03 Argo AI, LLC Mirror with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 for lidar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009721A1 (en) 2009-01-08
JP2008537602A (ja) 2008-09-18
WO2006101879A1 (en) 2006-09-28
KR20070121792A (ko) 2007-12-27
US7731366B2 (en) 2010-06-08
US20100208210A1 (en) 2010-08-19
EP1866692B1 (en) 2012-07-18
US7357511B2 (en) 2008-04-15
US20060215117A1 (en) 2006-09-28
EP1866692A1 (en) 2007-12-19
CN101147095B (zh) 2010-05-19
TW200641399A (en) 2006-12-01
KR101257125B1 (ko) 2013-04-22
JP5203926B2 (ja) 2013-06-05
TWI507731B (zh) 2015-11-11
US8100535B2 (en) 2012-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7095B (zh) 在偏振分束器以及使用该偏振分束器的系统中的应力双折射补偿的装置和方法
US7518662B2 (en) Contrast enhancement for liquid crystal based projection systems
US8237876B2 (en) Tilted C-plate retarder compensator and display system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TWI230271B (en) Projection type reflectio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US6976759B2 (en) Compound 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s
US20070242228A1 (en) Compensation schemes for LCoS projection systems using form birefringent 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s
US20080013051A1 (en)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s incorporating reflective and absorptive polarizers and image display systems thereof
US20030038923A1 (en) Projection system having low astigmatism
US20050041289A1 (en) Advanced prism assemblies and prism assemblies using cholesteric reflectors
TW200424560A (en) Projecting type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JP2000352615A (ja) ガラス付偏光板及び液晶プロジェクタ
WO2007021981A2 (en) Contrast enhancement for liquid crystal based projection systems
US20060082693A1 (en) Bevel gradient dichroic film for 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 display and method for testing the same
US6873469B2 (en) Projection device with wire grid polarizers
JP2007279763A (ja) 投射型映像表示装置
WO2020158109A1 (ja) 光学補償装置、液晶表示装置
WO2019244302A1 (ja) 光学補償装置、液晶表示装置
Magarill et al. Detailed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layer optical film 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
JP2008139812A (ja) プロジェクタを構成する光学部品の調整装置、及び調整方法
JP2008077059A (ja) 光学装置を備えるプロジェ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